第四百九十一章施壓(1 / 2)

在趙悅還沒想好該如何處理扣船事件的時候,鄭家、魏家和周家就先展開了行動。

鄭家在賄賂趙悅不成,很快把這事兒就周家、魏家通了氣。周家、魏家,自然也是坐不住了。其實,就算鄭家不主動展開賄賂行動,他們也坐不住的。

現在正是前往高麗、東瀛海貿最好的時節,真要被趙悅扣押不放,錯過了最好的季風時節,那他們這數十萬貫的貨物,可就打水漂了。

五艘船,三十來萬貫貨物,三家基本上各占三分之。十萬貫錢對於他們這些豪族來說,看似不多,也不算少了。重要的是,這些貨物出去一趟,就可能翻倍的賺回來,這筆錢,誰都不可能放手。

聽到趙悅不吃軟,周家、魏家,自然展開了自己的手段。

首先,就是杭州府州府衙門裏麵,不少人和曾永求情,希望曾永出麵,和趙悅講情,幫忙通融。這些人一出麵,就連曾永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杭州府衙門,除了曾永這個知府老爺外,還有很多官員的。知府下麵,便是杭州府同知和通判。同知說白了,就是知府的副手,相當於副知府了,通判在州府衙門的權力位列第三。

換而言之,州府的權力,應該屬於三駕馬車。即知府、同知、通判。同知和通判分掌糧鹽督捕,財賦征收,江海防務,河工水利,清軍理事,撫綏民夷諸要職。知府呢,則屬於統籌這兩人工作的上司。

除了這兩位重要的地方官員外,諸如知府衙門各房各司職的人員,也不少,包括城防的廂軍統領,還有地方學府教授這些,零零散散,一個知府衙門下麵,官吏加起來也得數十人。

這些官員,或多或少,都要和地方豪族有著關聯。就如杭州知州,盡管不信魏,卻實實在在屬於魏家這邊的人,屬於魏家在杭州城的代言人之一。而杭州通判,背後則是周家在支持。

除了這兩人之外,還有杭州府衙門下麵的其他各房司職,或多或少都和這兩家有一些牽連。所以,在這兩家一發動後,杭州府衙門都像是熱鍋的沸水。

曾永的書房,也差不多被這些人給踏廢了。先是杭州府知州過來和曾永求情,知州剛走,通判又來了。

通判走了沒有多久,杭州府衙門下麵的各個房的頭領,包括杭州府守城的將領,也來了。就連杭州府當地名望的鄉老和德高望重的官紳,都和曾永念叨起來。

念叨的事情,自然是希望曾永出麵,希望市舶司這邊高抬貴手,放掉扣押的幾艘海船。

說來也奇怪,這些人,都沒有第一時間和趙悅這邊求情,無一例外都是先在曾永這邊說,首先就給曾永這邊施加壓力了。

一個人來,兩個人來,曾永都還能頂得住。就算是他手下的同知和通判,他都可以強硬表態,不會幹涉市舶司的事情。可是,當自己手下的人差不多都來了一遍,曾永就無法淡定了。

杭州府衙門下麵的數十個手下,都先後來求情,就算曾永在強硬,也不可能真和自己手下這幫人對著幹啊。真要是不理睬這些人的訴求,那曾永這個杭州知府,恐怕也得做到頭了。手下都沒有支撐他,難道他打算做一個光杆司令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