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和蘇州中間,有一座大湖,這座湖,便是後世聞名的太湖。當然,此時的名稱,也叫做太湖,或者叫做蘇湖。
太湖湖麵廣大,浩浩蕩蕩,是東南第一大湖。在太湖周圍,特別是南部和東部,都是水網農田。這裏,便是江南重要的糧倉所在。
七月出行,走在運河兩岸,都可以看到兩岸一片金黃的稻田。微風一來,一片片金色的稻浪,引人如醉。
這時候,已經有“太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的就是江南這片區域糧倉的重要性。
在確定曾永搞定了杭州府衙裏麵的那堆事兒後,趙悅就帶著人,乘坐著船,從杭州出發,一路北行。他此次離開杭州,要去的目的地,便是蘇杭兩州府中間的江南禁軍大營。
駐紮在江南的禁軍大營,不在蘇州,也不在杭州,而是在蘇杭中間的太湖邊上。從杭州出發,也得差不多百裏。好在走水路,從河運走,也不過大半天時間就可以抵達。
早晨出了杭州城,不一會,映入眼簾的,就是運河兩岸大片大片金黃色的農田。
看著金黃色即將收割的稻田,自然也是不甚欣喜的。
運河兩岸的稻田,稻穀已經有穗。最多不要半月,都可以收割了。看著這情景,很容易想象,這又是一年豐收季節。
現在江南的農田,基本上都是一年兩季。收割了這一季節,馬上又要種植第二季。
看著那些稻穀,趙悅忍不住好奇。找了一個地方,趙悅直接下了船。上了岸邊,來到農田邊上,仔細觀察了稻穀,略有所悟。
這些稻穀,自然不是後世那種雜交水稻了。後世的雜交水稻,一畝田都可以輕鬆畝產八百斤,甚至更多。要是按照這時代的說法,那就是畝產七八石了。此時,這些農田裏的這些稻穀,看這長勢和結穗的情況,估計最多也就畝產三石左右。三石,用後世計算方法,就是三百多斤。這時代,一石的重量,相當於後世一百斤多一點點。
正好,農田附近有在勞作的農民,趙悅便問了起來。那農民看著趙悅身後還跟著人,再看著趙悅衣著服飾都華麗,自然知道趙悅等人不是官府中人,便是非富即貴,自然有些膽怯。
好在趙悅臉色很和氣,說話也客氣。問了幾句後,這老農也放開了一些,和趙悅袒露起來。
原來,這些農田裏麵種植的稻穀,就是所謂的占城稻。這些占城稻,一畝產量基本上能有三石多一些,伺候好一些的,甚至可以達到四石多。
這種稻穀,要比之前種植的稻穀產量高了一截。說起來,這占城稻也不過是這幾十年才開始種植的。目前,整個江南種植的稻穀,都是占城稻。
老農說到這裏,就停不下來了,接著道:“當年官府推廣這些稻穀的時候,咱們還不敢種呢。沒想到這些稻穀,那產量真的可以有那麼大,簡直不敢相信啊。也不知道那占城到底有什麼魔力,能種出這樣的稻穀種子。”
趙悅笑了起來,問道:“老丈也知道占城?”
那老農民連忙點頭,道:“聽說那占城,是遠在海外的一個地方,乘船都要一年半載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