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紡織工場老板,確實是沒有任何猶豫,就開口答應趙悅說的發財機會了。
沒辦法,看著那墨墨紡織機神奇的工作情況,三人本身就是從機工起家,都知道這紡織機的效率代表了什麼。所以,他們要是猶豫,那就隻能說三人是傻瓜了。
很可惜,三位紡織工場的老板,沒一個人傻的。說起來,這三人的經曆,都是有些類似的。趙悅之所以找到這三人,也是出於三人的背景和出身,都比較符合他的想法。
對於三人的反應,趙悅還是很滿意的,他揮了揮手,讓三人坐下來,才慢慢道:“不是吩咐,確實就是合作。”
趙悅一邊說完,一邊把自己擬的一個合作計劃,遞給了三人傳閱。在三人相互交流看的時候,他道:“本官也不會讓你們吃虧的。有財一起發,和氣生財,共同發財這是本官一項的做人原則。這個合作計劃,你們可以考慮一下。”
說到這裏,趙悅頓了頓,笑了笑道:“當然,你們要是覺得這合作計劃很為難,本官也不會為難你們的。你們要是不願意,本官還可以找其他人。”
“但是,要是本官以後找其他人,那你們再後悔,那就來不及啦。”
三人看著趙悅的計劃,臉色卻是有些猶豫。因為趙悅的這個合作計劃,就一個字。買!
趙悅計劃按照他們工場的價值,全資購買三人的工場。出於補償,每人可以給予百分之三的股份。換句話說,如果接受趙悅的這合作條件。未來三家的工場,全部得姓趙,他們則淪為小股東。
這樣的條件,讓他們很不情願。就算趙悅出的價格非常厚道,可真要變賣了自己的工場,還要成為趙家的附庸,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
前麵說了,三個紡織工場的老板,家底其實都相差不多。手裏都隻是有一個幾十人的紡織工場。規模最大的一個,有紡織機接近五十張,最小的一個,也隻是三十張出頭。
三人的背景和家底,也是最近這一二十年受製於江南紡織業的興盛而崛起的。
大周朝目前最富足的兩個區域,便是汴京為中心的中原。還有一個便是偏居東南的江南地區。汴京乃帝都,周圍富足一些就不說了。江南純粹是這幾百年持續不斷開發,最終形成人丁興盛的局麵,而且江南的人口,非常稠密。
目前就江南這一路的人口,都在上千萬人。或者這和後世那更為誇張的人口不能相比,但在這時代,已經算得上是超過之前任何時候都還要人口稠密了。
所謂人多,自然財聚。一個地方能否發展起來,自然先看人口。人口和土地,是一個地區最終可以發展起來的最根本原因。江南這地方,基本上以平原為主,雨水又充足,河流水網密布,大片富澤的土地數百年的開發,再加上偏安一隅,基本上很少遇到戰火侵襲,所以如何不讓這地方興盛起來?
太多的因素,造就了江南這片區域在大周朝這時代的繁榮和崛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除了原有的那些存在了數百年的士族門閥高門大戶之外,其實江南這片地方還會不間斷的因為各個行業的發展而湧現很多新興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