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趙悅的出海計劃,本次總共組織六十艘大海船出海下南洋,這還不包括哪些隨船保護的戰艦。這樣的船隊規模,已經是一次史無前例的下南洋行動了。
正常說來,在這時代,能組織起十艘大海船下南洋的行動,都算是大行動了。一般的海商下南洋,船隊的規模基本上都是三五艘。就是鄭家的船隊出海,一次也不過十來艘頂天了。
趙悅一次性組織六十艘海船,確實是超級大手筆了。
這些海船,都是排水量千噸級別的,最低也到了八百噸級別。可以說,他已經把江南周圍附近能調動的千噸級別海船都集中了起來。
這些海船,大部分是海商鄭家提供的。僅鄭家就提供了接近四十艘大海船,也看得出鄭家在航海領域的底蘊,也隻有鄭家才能一次性提供這樣多的大海船。除此之外,其餘的海船則是從其他海商手裏征收租賃過來的。
趙悅征集了這些海商的海船,當然不可能是免費的。按規定,市舶司這邊要付給鄭家和其他租船的海商的船舶租賃費。因為趙悅是借市舶司這個官府衙門的名義征集,所以鄭家和其他海商,也不敢喊高價。商談了之後,最終按最基本的租賃費用計算。也就是說,一艘海船的租費在三萬貫錢左右。
這三萬貫費用,鄭家這些海商們還負責提供駕船的水手和海船!當然,在使用期間,水手和海員們吃喝拉撒以及工錢,得市舶司這邊負責。
就算按照三萬貫一艘的費用計算,再加上這一路來回大概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包括水手和海員們吃喝拉撒以及工錢全部算進去,一艘海船下南洋的成本估摸在五萬貫左右。
現在一艘海船,就能收到十五萬貫的稅賦和費用,扣除五萬貫的成本費用,市舶司這邊都還能在賬麵上賺十萬貫。
當然,這些賬麵上的費用,是還沒有刨除市舶司需要派戰艦一路護送船隊南下,還不排除這路上還有什麼其他的風險的成本。
然而,就算刨除這些風險成本,至少在賬麵上,市舶司這邊確實明明白白讓他相信一艘海船,是真的能收十萬貫的利的。
市舶司的戰艦跟著出海保護這些海船,就算一艘戰艦成本要五萬貫,也不過數十萬貫的成本。
劈裏啪啦的計算了一通,僅僅一趟下南洋的行動,市舶司這邊還沒有真正是出海,就在賬麵上賺了接近六百萬貫的財富?
當這個數據出來,市舶司衙門那些下屬們,看到趙悅的眼神,都宛如看到神人一樣。
按道理,這樣輕鬆能賺錢的好事,要說誰也不會那麼容易相信這事兒會變成那麼輕鬆。
可短短幾天時間,來自杭州城甚至江南其他州府的一些商人和當地豪族,抬著一箱箱銀錢到市舶司這邊交稅繳費,短短幾日就收到了兩百多萬貫的銀錢,就算不相信,也不行了啊。
“大人,這真不敢相信啊!咱們現在,居然有那麼多餘錢了。”
在市舶司衙門裏,徐寧帶著幾房主事核算了最近市舶司的營收,開始給趙悅彙報市舶司的日常工作,彙報到最近的收入時候,徐寧整個人都是笑容滿麵,一臉興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