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王進的一聲“三日不封刀”,熊本城就進入了屠城的地獄模式。
三日不封刀的口令,某種意義上就直接宣布熊本城進入屠城的節奏。是的,不封刀那就是屠城的另外一種說法。三日之內,任憑自己的人馬入城隨意肆虐,這不就是屠城節奏了嗎。
趙悅對於王進的這種“激進”的進攻策略,是抱著反對意見的。然而,他們的人馬實在太單薄了,如果不能徹底鎮壓熊本城,不能把東瀛人殺得怕了,恐怕他們這一次遠征而來,都很難取得預想的效果。
所以,在阮小二和王進等軍方人員再三勸說下,最終趙悅把作戰的指揮權交給了阮小二和王進。於是,在阮小二的戰艦攻破了熊本城的城牆,在炮擊將熊本城人的信心和抵抗的決心都攪碎,輾壓了之後,負責陸地進攻的王進,就直接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帶頭衝鋒的,自然是兩千多騰下家族的炮灰武士。說是炮灰,但現在熊本城人的膽氣都被炮擊給嚇得魂飛魄散,兩千騰下家族的武士從破損的城牆殺進入城內的時候,都未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跟著兩千騰下家族武士的,才是大周朝的三千人馬。這三千人馬,卻沒有像騰下家族那些武士亂哄哄的衝殺進入城內,而是按照小隊、中隊、大隊人馬,以一定的戰鬥隊形跟著殺入城內。
十人一小隊,五十人一中隊,五百人一大隊。以小隊為攻殺戰鬥小組,每個大隊負責一個街道方向,每個中隊相互協作。總而言之,按王進的要求,三千大周朝人馬入城,是不允許隨意肆虐和單獨行動的。必須按規定的戰鬥隊形統一行動。畢竟,集中起來的力量,才能最大發揮戰鬥力。
有了騰下家族兩千炮灰衝鋒在前,大周朝的三千人馬行動起來就簡單多了。最重要的是,熊本城的抵抗膽氣和決心,已經被炮擊轟碎,就算有零星的抵抗,也扛不住士氣如虹的大周朝人馬的衝殺。
五千負責入城的陸上人馬,盡管隻是以大周朝人和東瀛人臨時拚湊起來的“雜牌”軍,但這五千人,這一刻卻像是一群虎狼,氣勢如虹的殺入熊本城。
抵抗者死!反抗者一律殺無赦!五千殺氣騰騰的人,衝入熊本城,就讓這座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東瀛城市,第一次遭遇到了宛如地獄來的惡魔入侵一般,說過之處,遍地人頭落地。
按道理,熊本城至少還有萬人左右的熊本家族招募來的武士抵抗力量。如果真有組織,要抵抗入城的五千人馬,就算殺不退,但也不至於宛如收割白菜一般,讓五千人馬一路所向披靡,無人可敵。
可惜,整個熊本城的抵抗力量,上萬的武士力量,膽氣早已經崩潰。人心崩潰,最是難重整旗鼓。縱然熊本家族的族長熊本三墨在最後想要努力一搏,帶著最終於自己家族的數百嫡係武士抵抗,想要衝殺入城的五千人馬,最終也掀不起任何的風浪。
熊本三墨和自己的幾個得力手下,帶著五百自己的嫡係家族武士,宛如飛蛾撲火抵抗入城的五千人馬。一開始還指望能帶動城內的其他武士一起抵抗,可惜,他高估了膽氣膽寒帶來的人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