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1 / 2)

當拿著蓋有東瀛天皇大印的《神戶條約》的文本時候,趙悅整個人都開心了起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不說其他的,就兩個被租借的佐世保和長崎的港口,在趙悅看來這一趟來東瀛都來得值了。

佐世保和長崎這兩個港口,在後世都是東瀛有名的軍港和造船基地。這也說明,這兩個地方,是兩處非常優良的港灣。說是租借,可租期九百九十九年,某種意義上來說,那就是一千年時光了,這就已經是東瀛把這兩個地方給賣給大周朝了。

能長期占據這裏,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隨時有能力有機會插手東瀛的事務。隻要能控製這兩座港口,就注定了九州島要籠蓋在大周朝統治的陰影下,也讓整個東瀛都要籠蓋在大周朝統治的陰雲下。

至於軍費賠償,五百萬兩白銀,反而是其次了。算上這一次獲得的賠償,這一趟來東瀛獲得的收益,已經超過千萬貫。這樣一算,這一次“東征”,是真的收獲巨大。

還有一點,東瀛開放所有的口岸給大周朝,恐怕沒有人能想到這後續的影響。當大周朝的商品充斥整個東瀛,一方麵從東瀛掠走了大量財富,一方麵又擠壓了東瀛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嚴重影響和改變了東瀛的曆史進程,最終被大周朝慢慢的同化。

至於為什麼東瀛會這樣快就屈服,和趙悅簽訂了這合約,還是在於東瀛人確實不想再嚐試大周朝的炮火了。租借九州島的兩個港口,對於整個東瀛來說,似乎都不算太大的事兒。更何況不管是東瀛天皇還是源義家和平維衡這些人,都無法理解趙悅要租借和要開放東瀛這些港口的原因。

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東瀛當局者目前也無法掌控九州島,以租借的方式說出去,還能有一張麵皮。

賠償五百萬兩白銀,大部分銀錢由伊勢平氏家族承擔了。沒辦法,神戶和大阪城,都是伊勢平氏家族的根基。真要被大周朝的炮火給轟擊滅了,對伊勢平氏家族來說,損失會更大更慘重。

所以,忍著割肉的疼痛,伊勢平氏家族為了避免自己的根基被毀,還是咬牙出了大部分賠款。

簽訂了合約,趙悅帶著船隊就以最快的速度退走了。包括在琉球島上,他們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還有高麗需要走一趟,所以必須要抓緊時間趕往高麗。

跟著趙悅船隊出發高麗的,還有三千東瀛武士。這三千東瀛武士,是乘坐東瀛當地的海船,一起跟著船隊出發前往高麗。這些武士,都是趙悅直接從東瀛當地招募而來的“雇傭軍”。

招募這些東瀛武士,目的自然是要派這些人成為炮灰,作為攻擊高麗的先鋒隊伍。至於這些炮灰武士有沒有這種覺悟,認不認為自己是炮灰,那就不在趙悅的考慮範圍了。

事實上,招募這些東瀛武士浪人,隻用了趙悅這邊人馬兩天的時間。一聽說大周人馬招募隨軍武士,東瀛武士幾乎都是踴躍報名,加入趙悅這支“雇傭軍”行列。

不僅是浪人和小的武士團體有派人加入,就連清和源氏和伊勢平氏兩大武士集團,每個家族都派出了五百武士加入趙悅的“雇傭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