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看著曾永,笑著問道:“叔父,你的位置是不是也應該挪一下了?要是沒記錯,這幾年叔父每年在吏部的品級中,可都是上上呐。”
曾永嗯了一下,倒是很認真看著趙悅,帶著一絲感激道:“叔父每年能拿一個上上,也都虧了賢侄你了。沒有你的杭州市舶司,這杭州府也沒今日這景象。”
說到這裏,曾永很深情道:“叔父代表杭州府下所有百姓感謝你和杭州市舶司。”
趙悅擺擺手,笑著道:“叔父言重了,今日杭州府能有這樣的景象,也是叔父的功勞。我和杭州市舶司,最多也隻是小小推了一把而已。”
曾永沒再矯情,隻是感歎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來這杭州府,總算沒辱沒了皇上給予的信任,也沒有辱沒這數十萬百姓的厚望。總而言之,也還是感謝賢侄了。”
趙悅嗬嗬笑了笑,杭州府的變化,當然有他和杭州市舶司的功勞。不過在曾永的麵前,也沒太多必要邀功了。他現在想的是,曾永三年大考之後,到底又會去向何方?是入京呢,還是換一個地方,升遷一步,然後依然在地方任職?
大周官員的考核盡管是三年一評,但每年吏部都會對官員進行評級,查看官員的政績,以便給官員在三年一大考核中給出參照。每年的評級,一般分為下下,中下,中中,中上和上上五個等級。
規規矩矩的又沒太多政績的官員,一般都是中中,要是官員有犯錯,一般都是中下或是下下。如果被評為了下下或是中下,那三年一考核中,基本上都是升遷無望了。評為中上或是上上,則有希望獲得升遷。
曾永來杭州做知府的這三年,因為有趙悅和杭州市舶司的存在,杭州府這幾年的變化非常大,曾永的這個杭州知府的政績無比亮眼。在三年每年的評級中,基本上都是被評為上上。
曾永能被評為上上,原因一點也不奇怪。就拿教育來說,目前在杭州府治下,有趙家和市舶司這邊的巨量資金資助,受學兒童得以普及,幾乎每個村落都舉辦了小學堂,兒童入學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大周朝本來就文風極盛,特別是江南地區更如此。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幾乎深入人心,但就算如此,江南這樣富澤的地方,適學兒童能讀書的,在此之前都不會高,在曾永擔任知府之前,也不過百分之二十多到三十左右。
就如在臨近的蘇州府,此刻的適齡學生入學率也不過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但就是這樣的入學率,在大周朝的所有州府裏,都已經算是非常高的了。現在和杭州府一比,那又弱太多了。除了這低等的教育,現在杭州府又還新建了一所更高級的江南學院,現在江南學院的名聲已經慢慢的打了出去,影響力日益劇增。
所以就教育這一塊的政績,曾永這個當地知府的政績就足夠亮眼,都能讓吏部的官員給出一個上上了。
另外因為趙悅的市舶司帶來了巨量的財富,不管是官府還是民間,都很有錢。有錢之下,不僅官府出麵,甚至民間也大力出錢,通力合作大力鋪橋修路,極大改善了杭州府下的各種道路情況,這又是一個巨大的亮眼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