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後的話叫丹秋茅塞頓開。
眼下,不是糾結於淑妃敢不敢做毒害李昭儀,並誣皇後這件事。
而是淑妃有沒有本事,能否籌謀並實施這件事。
依淑妃的心計和手段,以及淑妃在後宮之中超然的地位,淑妃自然能辦到這件事。
那麼後宮之中除了淑妃以外,還有誰會做並能做到這件事呢?
丹秋思索著。
上官婕妤一向膽大,又與皇後不睦,因膝下育有七皇子,便也學著淑妃生出了許多非份之念。
一個破落戶出身的卑賤之人,竟然也妄圖爬上中宮皇後的寶座。
簡直是自不量力。
在丹秋看來,上官婕妤是有膽量也有心計同時謀害皇後和李昭儀的。
隻可惜,上官婕妤沒這個能耐。
丹秋記得,下毒謀害李昭儀的那個宮女名叫瑩雙,好像是自打李昭儀入宮之時,就一直侍候在李昭儀近畔。
但如今,這瑩雙竟然不顧八年多的主仆情分,對李昭儀下毒手。
由此可見,這瑩雙應該一開始就是謀人安插在李昭儀身邊的細作。
李昭儀是八年多前入的宮,而上官婕妤才入宮不到五年。
這樣算起來,指使瑩雙下毒謀害李昭儀並誣陷他們皇後娘娘的人,就絕對不會是上官婕妤。
至於宮裏其他幾位資曆較老的妃嬪,病的病,失寵的失寵,膝下也都無子,早就被排除在是非圈外了。
既沒理由,更沒本事籌謀這些事。
這般分析下來,後宮之中唯一有理由也有本事謀劃這樁案子的人,唯有淑妃一個了。
“娘娘所言甚是,此案必定與淑妃脫不了幹係。”
“可不就是她嗎。”繼後應道,口氣中充滿了不屑和鄙夷,“本宮聽說,那淑妃老賤人的長兄前陣子剛被皇上提拔,抬高了官位。如今,馮府之顯赫都快趕上丞相府了。那淑妃老賤人可不是要張狂張狂。”
倘若繼後從前這麼說,丹秋縱使冒著被罰掌嘴的風險,也要反駁繼後幾句。
誰人不知他們丞相府是大夏第一世家,誰敢與丞相府比風光顯赫。
然而眼下……
想來,自打府上強占民屋民田,私修李氏陵園,並強行勒令正在修建中的運河繞路改道一事,被揭發出來以後,丞相府上就厄運不斷。
先是榮大爺替丞相大人背下這黑鍋,全家老小都被貶為庶人,沒入了民籍。
之後,他們丞相大人也還是因此事受到牽連,被皇上禁足了好一陣子。
自那以後,丞相府的聲望不能說一落千丈,那也是大不如前了。
隻能是盡量的維持著表麵上的風光。
丞相府無疑是在走下坡路,倒是淑妃母家馮氏一族在這幾年間異軍突起。
那馮氏一族迅速崛起,不光是沾了淑妃的光,也是因為人家馮氏一族不單人丁興旺,生出來的兒子還個頂個的爭氣。
這種福氣,可是爭也爭不到,羨慕也羨慕不來的。
但有句老話說的好,盛極必衰。
無論後宮還是前朝,不會有永遠得意的人。
就好比已故的昭惠皇後,就是因為生前太得寵了,老天爺都看不下去,才叫她薄命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