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誠親王與孟大人得皇上看重,卻不防看重到這個地步,竟然太子殿下、睿王殿下和長樂公主一起駕臨了誠親王府,這樣的殊榮,本朝自開國以來,怕也沒哪家有過吧?
孟家大小姐此番真是嫁得太風光了,偏誠親王世子對她是如何鍾情的,還滿京城皆知,怎麼就這麼好的命!
不過眾人豔羨歸豔羨,倒還不至於生出旁的心思來,畢竟大家都是一條戰壕的人,誠親王府與孟家得寵,她們各家多少也能跟著沾點兒光,總比反被連累的好。
因程大太太婆媳還笑著在招呼大家,“您請……您請……下午還有堂會,還有牌局呢……千萬吃好玩兒好才是。”
遂都笑著繼續往外走,很快彤彤的閨房外間便隻剩季善與褚氏並自家的心腹了。
季善這才笑著與褚氏道:“咱們彤彤此番可真是風光大嫁了,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我敢肯定這場婚禮都會是滿京城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不知道得多少年後,才能被超越了。”
女兒嫁得風光,褚氏當娘的當然隻有高興的,笑道:“都是托皇上和皇後娘娘的福,也托沈四哥沈四嫂和大家夥兒的福。不過等過兩年槿哥兒迎娶長樂公主時,肯定隻有更熱鬧更風光的,到時候我也去給沈四嫂幫忙,沈四嫂可千萬別嫌我笨手笨腳的才是。”
季善不待她話音落下,已笑道:“孟二嫂都笨手笨腳了,滿京城也不好找靈巧的人了。就是槿哥兒和公主都還小,過兩年怕是還辦不了喜事,我估摸著怎麼也得三四年後去了吧?”
那倒是正合她意了,兩個孩子都還小,太早成親既對他們的身體不好,也對將來他們孩子的身體不好。
虧得皇上與皇後都疼長樂公主疼得眼珠子一般,她這些年也時不時的會表達出自己‘太早成親不好’的理念,多少還是起到了效果,不然趙琰與彤彤也不會今日才成親了。
至於槿哥兒與長樂公主——亦即當年皇後在季善生槿哥兒之前生的小女兒的婚事,說來還頗有一段緣故。
當年季善懷次子樾哥兒時,皇上曾在一次宮宴時與沈恒開玩笑,“沈夫人這一胎若是生的女兒,沈愛卿就把她許給朕做兒媳如何?都說‘抬頭嫁女,低頭娶婦’,天家自亦不能例外,為表誠意,朕所有兒子都任你們夫婦挑,怎麼樣?”
皇上當年說這話時,已有幾分醉意,擱尋常人家大不了事後以一句‘酒後胡言亂語’也就岔過去了。
可那不是尋常人,而是一國之君,君無戲言,叫季善與沈恒如何能當那話隻是皇上的酒話?
不但夫妻兩個不能當隻是皇上的酒話,滿朝文武同樣不能當,一時間所有人都明裏暗裏關注著季善的肚子,計算著她的產期,弄得季善一度差點兒沒產前抑鬱。
那時候太子還不是太子,太後亦還在,與定國公府一道把過繼去的皇上皇後的次子睿王攏得是水潑不進,季善如何肯讓自己的女兒生來便卷入那樣複雜的局勢和危險當中去?
還不說太子和睿王都比她女兒大了十來歲,將來她女兒還沒過門,庶子庶女已經生了一大窩了,她過去就當現成的娘嗎?
若真是那樣,就算是太子妃、皇後,季善和沈恒也不稀得他們的女兒當,誰愛當誰當去!
萬幸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季善終於平安生下了次子,這才和沈恒一道,雙雙鬆了一口大氣。
皇上卻果然沒忘記當時的酒話,不日便下了旨,將唯一的嫡公主指婚給了槿哥兒,“朕還非與沈卿做這個親家不可了!”
季善與沈恒一想,娶公主總比嫁女兒給皇子們強,至少他們能保證他們和槿哥兒都會對公主好,遂欣然接了旨,把親事定了下來,所以這會兒褚氏有此一說。
------題外話------
親們,《科舉福妻掌中嬌》收藏了嗎?求求支持個唄,跳大腿舞都可以的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