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九死尤未悔(下)(1 / 2)

前有上古大神女媧娘娘遣九尾狐下界,幻化人形,名妲己,蠱惑商紂王,害了一朝江山,後有太公子牙領旨下凡,助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得七百年國運,凡此種種人或主動下界,或遣化身及手下人下凡影響人間大勢走向之事,千萬年來,早已是不勝枚舉。

於那諸神佛而言,這繽紛多彩的人間,便是一座棋盤,地上的人,就是棋盤上的棋子,一朝一代的興衰更替,千萬百姓的生生死死,就隻是一局弈棋的結果而已。

他們一手造就這王朝更迭,既可為他們近乎永恒的生命增添無窮樂趣,也能以此為契機,大肆掠奪人間氣運,反哺自身,更有那成仙得道之後,依仗修為,下界遊戲人間,戲弄凡人,百無禁忌者,皆為禍害。

隻可惜,人雖貴為萬物之靈,可未經修煉者,也不比靈智未開的野獸強上多少,成功踏足修行之道的,畢竟是少數,能看清這一切,了解到這一切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而在這極少數人裏,就算是偶有不忿的,可千百年來,也沒有幾個敢於反抗者。

其一,實力不如人家,那些高坐釣魚台的仙人們,個個都是得道已久,道法通玄,在他們的麵前,這些反抗者無異於是牙牙學語的嬰孩,就算受限於地法則,他們無法在人間發揮出自身的最強實力,但哪怕被壓製在同一境界,仙人的手段也更加玄妙,再加之人多勢眾,那些偶爾心有不忿者,自然也是敢怒不敢言。

其二,凡間修行者,修為到了,便可白日飛升,當然,其中自有劫數等待,失敗,則化為齏粉,再也找不了人的麻煩,飛升成功之後,自己也成了對方的一份子,哪怕最初依然覺得這人世間才是自己的家鄉,可時長一久,悠悠數百年過去,心性自然也會變得如其他仙人一樣,以看待螻蟻的心態看待世人。

這就是世道。

約莫兩百年前,敖烈因緣際會與那神君相識,當然,是相識,在那位一人壓過一座江湖的神君麵前,這頭曆經千難萬險,以黑蛇之身化龍的魁梧漢子,其實也算不得什麼,那位神君一向眼高於頂,自然不屑於與這些妖獸相交,所以其實是敖烈厚著臉皮找上人家罷了。

敖烈口中的神君其實並非為第一個提出“封”之事的人,可絕對是第一個敢於去親自實施的人,在他之前,這“封”也就隻是一個隻存在於口頭的想法罷了。

但很可惜,哪怕是這位修為蓋世的神君所能達到之極限,也還不到能行此事的地步,畢竟想要徹底斷絕人下凡之路,使得他們無法再隨意奪取人間氣運,操縱人間走向,就算換做一位大羅金仙,也未必能做到。

在武道的山巔上一個人寂寞了足足一甲子的時間後,他終於等到了自己要等的人。

在看到那位後起之秀袁飛時,尤其是在看到他竟也與自己有著相同目的之時,他毫不猶豫地主動屍解轉世,並將一身修為與武運完完整整地饋贈於他,希望他能夠借此完成自己的遺誌,行那封之事,日後人間事歸人間管,諸神佛,再也不能隨意幹預。

但很可惜,這位連真神下凡也敢以拳殺之的袁飛,最終也失敗了,而他的結局顯然要悲壯許多,他能活,卻不願活,他占了太多武運,若是他苟活下去,那麼這件事,就永遠也不可能有人能夠做成,所以他以自己魂飛魄散為代價,將一身武運還於中原,就此徹底地消失在了地之間。

隻是在去行那前無古人的封之舉前,他早早留下了一個化身,最後幫助初立國的大洛王朝建立了鎮武司衙門,用來鎮壓中原氣運,使其不可輕易再被上仙人掠奪,最後才有了之後長安武庫中,親自為李輕塵授拳之事。

敖烈這一番話罷,李輕塵聽得那是心神激蕩,熱血翻湧,心中湧起對這二位舍生忘死的前輩之無限欽佩,而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泥丸宮某一處,有一顆的種子亦是破土而出,緩緩發芽,茁壯成長。

李輕塵暗歎,這才是真正的武人呀,以武衛道,以拳撼,拳腳所指,是要讓上仙人再也不可隨意向人間伸手,如此豪情,才可稱之為萬古第一狂,跟他們這樣心懷下的前輩們一比,自己這些事,又算得了什麼呢。

原來江湖並不隻有那些無趣的恩恩怨怨,也不隻有襄州鎮武司,乃至於武真一之流,更有聖人心性的孫思邈,敢與仙神抗爭的神君,袁老前輩,這些人,才可稱武人脊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