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浮生一大夢(三)(1 / 2)

春分時節,百草繁茂,百花齊放,在這種春光明媚的日子裏,大洛百姓都好個出門踏青,攜侶同遊,哪怕是在幽州這等貧瘠之地,也不例外,既有那拖家帶口的,也有獨自遊覽的,更有那青年男女相約於外,共賞湖光山色,願成妙事一樁,鶯鶯燕燕,人與景和,一派蓬勃朝氣。

山野林間,桃花爛漫,汩汩溪水,片片花落。

忽聞笛聲,清脆悅耳,百鳥合鳴,繞林不休。

循聲望去,卻見一黑衣少年正斜倚樹下,認真吹奏著手中竹笛,而離著他不過五六步的距離,有一年歲與之相仿的粉衣少女側坐於一張攤開放置於草地上的布毯中央,閉目聆聽。

少年雖是稚氣未脫,個頭卻已與成年男子差不太多,更生得是相貌堂堂,英俊非凡,範陽城中不知多少少女一見懷春,卻無人大著膽子上門結識,因為整個範陽城都知道,少年有一樁自便定下的親事,不是別人,正是布毯上那位明眸皓齒,可稱“桃羞李讓”的美貌少女。

卻不是城中同齡少女都心服口服,自認比不過對方,而是因為這早早便互認了姻親的兩家人都是城中出了名的好人,少年的父親在衙門裏當差,懲奸除惡,護一方安定,平日裏對百姓多是照拂有加,故而聲望極高,而少女的父親在城中開的是酒樓生意,一向樂善好施,若遇災年,便施以白粥,寒冬臘月,則會當街煮上一鍋熱湯,以供來往貧人暖身之用,二人皆是有口皆碑的大好人,兩家結合,那是上承心,下得民意,試問誰又會冒下之大不韙,想要破壞二人之親事呢?

一曲罷,涼風習習,更吹落,陣陣花雨,少年隨之睜開眼來,一扭頭,看著落在自己肩頭處的黃鶯,不免露出無奈之色。

不敢大聲言語,亦不敢有所動作,隻是怕驚走了這林中生靈,畢竟對它們來,自己才是外來之客,身為客人,那自然得凍得尊重此地主人不是?

卻不想,他未動,那隻可愛至極的黃鶯卻是展翅飛起,一下便落在了少女身畔,於布毯上跳來跳去,朝著少女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似有無窮言語,卻不知是何意。

少女見狀,心生愛憐,趕緊一伸手,打開了身旁造型別致的食盒,打裏麵取出一個內藏乾坤的飯團,剝去外麵一塊,放在了那叫個不停的黃鶯麵前,看著它低頭啄食,似是很對胃口,這才終於放下心,朝著那邊招呼起來。

“輕塵哥哥,快來吃飯啦。”

少年聞言,便將手中長笛收入腰間布囊中,三步並作兩步,迅速走到了少女麵前坐下。

二人中間擺放的這食盒可不簡單,玲瓏有致,內蘊乾坤,這乃是駱家酒樓自己尋能工巧匠所造,名玲瓏珍饈盒,共分三層,內外隔斷,最下麵放著熱湯,中間是菜肴,上麵則是糕點飯團,如此這般,哪怕放上很長一段時間,飯菜也依然是溫熱的,絕不至於入口冰涼。

少女就好似一位賢惠的妻子,或者她早已將自己視為他的妻子,當下便將這三層食盒一一取出,心放置於布毯之上,一抬頭,笑語嫣然,明媚動人。

“都是仙兒自己做的喲,輕塵哥哥,你快嚐嚐吧。”

少年下意識地伸出手摸了摸了自己空蕩蕩的肚子,想二人自早間從範陽城走出,一路到此,過了這麼久,肚中早已饑餓,當下麵對著這青梅竹馬的少女,也不客氣,更不在意自己吃相如何,隨手抓起一個飯團,張口便咬去了一半。

久處不厭,雖時刻會將對方的反應放在心上,但動作言談卻變得愈加隨意,不必時刻注意禮儀,這是因為心知對方絕不會因此而討厭自己,這是男孩兒的心性。

反觀少女則要矜持許多,沒有如少年那般用手,而是用一旁的木筷夾起一片已經燉得很是軟爛,香味濃鬱的雞肉,用手托著,心喂入嘴中,右手將筷子放下後,左手掩著嘴,口咀嚼著,整個過程連聲音也不曾發出。

縱是青梅竹馬,自一起長大,早已對彼此不能再熟識,卻依然不願在自己心儀的人麵前做出絲毫可能讓他感到厭惡的舉動,心翼翼處,可見少女心性之細膩,實與男孩不同。

少年一口咽下了嘴中其實還未咀嚼完全的飯團,隻覺唇齒之間,都是香味,頓時真心實意地稱讚道:“真香,仙兒的手藝看來又有長進了,想來是得了駱伯父的真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