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五聖神州的靈脈 大章(1 / 3)

“為什麼我唐國,這麼多年都沒有參加那山海會的資格?”

青玄這番話信息量有些大,李白默默消化了片刻之後,這才重新抬起頭來問道。

“這就要說從五聖神州的靈脈說起了。”

青玄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然後才悠悠地說道:

“我們五聖神州的靈脈,以雪域聖地神女峰為.asxs.,一共分出了十四條主幹支脈,其中我們唐國兩條、吐蕃兩條、天竺兩條、突厥兩條、大食一條、南詔三條、高句麗一條、東瀛一條。”

聽到這裏,李白不禁有些疑惑起來。

“南詔居然有三條?”

“而且東瀛的靈脈,也是發起自神女峰?”

他有些奇怪地向青玄問道。

似是知道李白會這麼問,青玄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靈脈並不是越多越好。”

“像是南詔這三條,靈脈之中靈力不夠純淨不說,其大小還比不上我們青龍靈脈的一條支脈。”

“至於東瀛的那條靈脈為何源頭也是來自聖地雪域,那是因為靈脈的走向並不會被山川河流阻隔,它能夠輕易地流轉在五聖神州的每一寸土地上。”

說到這裏時,青玄深深地看了李白一眼,然後語重心長地道:

“靈脈無處不在,但又無跡可尋。”

“上古它們如同大海之中的魚兒一般,隨意遊走於五聖神州大地地底,而且它們並非死物,而是有著超越五聖神州各族生靈的智慧與神識,隻有當它們感覺到某一處土地的生機適合自己休養生息之時,它們才會在那片土地上停留下來。”

“所以對於每一片土地來說,靈脈並非稀罕之物,關鍵是看你如何留住它,如何一道道喂養它,令其更加壯大,否則即便靈脈留下來了,時間一久也會消散流走。”

“就比如我們唐國境內的青龍與黃龍這兩條靈脈。”

“雖然並不是離神女峰最近的靈脈,但一直以來卻是整個五聖神州最為壯大的兩條,無論靈脈的大小還是靈力之純淨都遠超五聖神州其他靈脈。”

“之所以如此,靠的便是我們華夏這片土地幾千年來生機的滋養,以及祖輩相傳溫養靈脈的手段。”

青玄尊者關於靈脈的這個說法,李白還是第一次聽說,一時間感覺很是新奇,隻覺得收獲良多。

“隻可惜啊……”

這時青玄又歎了口氣,然後接著道:

“隻可惜從漢末起,我華夏那兩條靈脈便開始萎縮,而天地靈氣也隨之越來越稀薄,無數前輩修士用盡一切方法最終也無濟於事,等到我師爺時,靈脈更是直接消失。”

聽到這裏,李白不禁再次想起了夏黃公那封信,因為在那封信裏,夏黃公便已經從卦象之中推演出華夏靈脈會在初唐時消失。

而現在青玄的這番話,毫無疑問,再一次幫李白證明了夏黃公卜卦推演之術的精妙。

“關於靈脈消失的緣由,師父你們弄清楚了嗎?”

李白好奇地問道。

“關於靈脈的消失緣由的爭論,這幾百年來一直都沒有停歇過。”

“目前來說,雖然依舊沒弄清楚確切緣由,但一直以來有兩種推斷備受修行界認同。

“第一種推斷,是因為漢末之後連年大戰,生靈塗炭,人間生機斷絕,靈脈缺了生機滋養,又被汙穢之物侵蝕,便開始了萎縮。”

“而在否認這一推斷的修士看來,五聖神州上的其他國度的戰亂也並不比我們要少,可卻從來沒遇到過靈脈消失的情況,可見靈脈消失跟這些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第二種推斷,則是來自幾百年前,一些精通占卜之術的前輩。”

“為了弄清楚靈脈萎縮消失之謎,他們不惜以損耗己身壽元為代價占卜推演,以求找到答案。”

“雖然最終推演的卦象都並不明確靈脈消失的緣由,但他們還是從卦象之中隱約推演出,有一股十分詭異的力量,正籠罩在華夏大地之上,這股力量不僅增加了卦象推演的難度,也影響了天地靈氣的流轉。”

聽到這裏,李白神情一凜,因為這第二種推斷,此某些方麵看,跟已經跟夏黃公的卦象的推演很接近。

不過李白並沒有打斷青玄,依舊靜靜地在一旁聽著。

“關於這兩種推斷到底哪個正確,我們修行界一直都沒有定論。”

“不過不管怎麼樣,因為靈脈的萎縮,等到大唐時,靈脈幾乎完全消失。”

“而靈脈消失,直接就導致了靈脈之中再也無法孕育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