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之力供應一人,趙佶還真不愧是史書留名的大昏君。
趙佶負手站在艮嶽峰頂,周遭百鳥應和,身邊香氣緩緩嫋繞。山風將他大袖高高鼓起,恍若神仙禦風。
來到身後的趙栩目光不屑,不過麵上卻是恭敬行禮“兒臣見過父皇。”
趙佶的賣相的確是不錯,隻不過趙栩卻是很清楚其金玉其外,敗絮之中的本質。這人完全就是一個內殘外忍,亡國做了奴隸都不願意殉國的昏君。
“嗯,起來吧。”趙佶隨意應了聲,轉過身來看著趙栩“你能替朕分憂,朕心甚慰。此次北伐燕雲,實乃國家大事,你在外不可肆意妄為。凡是要多聽重臣意見。若是胡亂惹事,朕可不饒你。”
低著頭的趙栩目光之中閃過一抹淩厲之色,不過轉瞬即逝“兒臣知道了。”
“你這次出外,代表著皇家顏麵。也仔細看清楚那些文臣武將們都在做什麼,然後稟報於朕。”想要讓人幹活,那就必須要給好處,這一點趙佶還是懂的的“你有什麼想要的,就吧。”
“稟父皇。”早已下定決心要挖趙佶牆角,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就直接掀桌子的趙栩自然不會客氣“兒臣想請父皇賜予錢貨。”
大宋是一個典型的商業社會,做什麼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錢。哪怕身為皇子,哪怕外出做了都統元帥。可手裏沒錢的話就連儀仗都打不起來,更別是讓人信服了。
而且趙栩可是代表皇室外出的,他丟臉就等於是丟皇家的臉麵。這對於極其看重麵子的趙佶來,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嗯。”趙佶想了想開口“既然如此,那就給你銀萬兩,交鈔十萬貫如何。”
宋朝的時候主要使用銅錢,金銀是作為大額交易的存在。
一兩白銀約等於是一貫錢也就是770文。當然這是官方彙率,民間一向都是銀貴錢賤。一兩銀子換100文都有可能。等到伐燕之後,那就是一兩銀子當兩貫了。
至於交鈔,也就是最早期的鈔票。這玩意因為年年都發,導致貨幣泛濫發行就貶值。本年度的新屆交鈔發行就貶值一半,而且到處都是拒收,因為這東西壓根就沒有保證金。
至於去年甚至是前年的交鈔,那就更誇張了。別三折,一折的都不好用。
趙栩整理了下衣服,平靜行禮“兒臣此次北去燕雲,乃是布皇威於海內。讓燕雲諸地久別之民見識我皇宋之威,見識父皇豐亨豫大之盛世。還請父皇多給則個。”
趙栩看過描寫宋徽宗的資料裏,很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極度喜好麵子,喜好聽人好話。那就自然是從這個方麵下手。
而且此時並非是伐燕失敗之後的財政崩潰,甚至不得不讓蔡京重新出山的困頓局麵。為了伐燕,整個大宋強行收取了足足六千二百萬貫的伐燕捐。
雖然這筆錢很大一部分都已經消失在了上上下下的手中,可落在趙佶手裏的並不算少。簡單來就是,趙佶現在不差錢。
果然,好大喜功的趙佶聽趙栩要讓燕雲之地的百姓們見識自己的威風和繁華盛世,心中原本想要省點錢的念頭頓時不翼而飛。
“罷了罷了。”趙佶想了想之後擺手“既如此,予你銀十萬兩,金五千兩。如何?”
趙佶好麵子,交鈔這種忽悠人的東西是不敢拿到燕雲之地去用,生怕被當地人咒罵。而且為了讓趙栩能在燕地展現皇家風範,直接給了金銀而不是銅錢。
金銀可是人人都認的好東西,十萬兩銀子足以換來十五萬貫的銅錢。黃金就更不用多了,那是人人都求的好東西。
正常的彙率下,黃金和白銀是一比十。可民間因為黃金稀少,價格遠高於官方彙率。基本上一兩黃金至少能換三十貫銅錢,還是有價無市的那種。
趙栩知道愛財如命的趙佶不可能再拿出來更多了,對此表示同意。
“你可還有事?”對於極度貪財的趙佶來,一下子拿出去這麼多的真金白銀,此時正是心疼不已的時候。看到趙栩還在一旁,就準備將他給打發走。
“兒臣還有一事請父皇應允。”
趙栩此話一出,一旁的梁師成都有些側目。
在他看來趙栩是個聰明人,出了一筆血的官家明顯都已經不高興,居然還敢在這個興頭上提要求。莫非不是真的聰明,而是運氣好?
“。”趙佶的臉直接就冷了下來。
“兒臣得蒙父皇厚愛,為都統製元帥。可兒臣從未接觸過兵事,想尋一才德之士在身邊拾遺補缺。”趙栩輕吸口氣“編管鎮江之主管鴻慶寺宗澤,宗汝霖。乃是享譽下之大賢,兒臣想舉此人。”
“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