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吃飽飯的誘惑下,完全無法統計數字的龐大規模的隊伍向著京都開去。有男人也有女人,有老人也有孩子。都是沒有了糧食快要餓死,指望著到京都能吃飽飯活命的人。
宋軍並沒有參與其中,不過十萬大軍卻是從這些人裏麵挑選了許多年輕的女子作為各自的妾室。
跟了宋軍就能有飯吃,甚至還能吃上肉。這種好事情吸引了無數扶桑女人瘋狂圍堵軍營,恨不得把自己給發賣到軍營裏去。
經常可以看到的場景就是,大隊的老弱在青壯們的裹挾下向著京都方向開去,而年輕的女人們則是聚集在宋軍的軍營外麵揮手,試圖打動宋軍的將士。
早在出發之前,趙栩就已經向這些軍將們承諾,如果他們想要在這裏安家落戶的話,可以優先分配土地。許多不願意去南邊遙遠的澳洲,也不想去西邊同樣遙遠的西域定居的將士都選擇了在扶桑落戶。那撐起家中事務的女人自然少不了。
當然了,扶桑的女人隻能為妾侍,正妻還得是良家女子才行。
大軍之中也有不少年輕氣盛,才入伍沒多久的新兵。韓世忠在這方麵管的很鬆,不少人也是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下給自己攬下了妾侍。雖然很便宜,甚至幾份往日裏都不願意吃的軍糧就能換來個妾侍。可之後該如何與家裏解釋就成了他們最大的難題。
朝廷之中的各員大將之中,治軍最為嚴格的就是嶽飛。這位嶽王爺對軍紀抓的極重,是真正的鐵麵無私,誰犯了事情都躲不掉。他那老家同鄉王貴,是真真正正一個村裏的老鄉。按理說應該互相扶持才對。可就是因為貪杯在軍營裏麵飲酒,身為堂堂廂都副指揮使,一等子爵的爵位,卻是被嶽飛狠狠打了三十軍棍。
嶽飛治軍之嚴,由此可見一斑。
而韓世忠卻是另外一個極端,他麾下的兵馬對軍紀看管並不嚴格,而且為人處世更多的是一種江湖俠義的氣息。他麾下的將士都很敬佩他,一旦上陣作戰,都願意為韓世忠效死。
就因為韓世忠的這種作風,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上奏章彈劾他,說他擁兵自重,收攬軍心,有不軌之舉雲雲。
對於這種說辭,趙栩一向都是一笑而過。
雖然韓世忠一副舊式軍隊的作風,與趙栩所推行的職業化軍隊不同。但是因為他是韓世忠,所以趙栩願意容忍他。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彈劾就對其失去信心。
而本身就是粗中有細,又有了趙栩的支持的韓世忠,在國內的時候還好,可一旦領兵出戰那真的是脫了韁的野馬,什麼事情都出來了。像是這次在扶桑,鼓動農兵燒殺劫掠破壞春耕,導致秋收的時候糧食不夠吃就是他一手推動的。
至於目的,當然是為了大幅度的減少扶桑的人口數量。在沒什麼能比秋收的時候絕收更加能摧毀人口數量的了。從這一方麵來說韓世忠比嶽飛合適,因為嶽飛絕對不會幹這種事情。
數不清的扶桑饑民從四麵八方奔向了京都。數量之多,可謂鋪天蓋地。
至於京都有沒有糧食,答案是有的。不過絕對養不活這麼多的人口。前段時間扶桑的武士軍團來回折騰疲於奔命的,卻始終沒能擊破農兵,反倒是損失不少。至於大宋的軍隊,除了遠遠看過幾眼之外,就連個交手的機會都沒有。
不是說這些武士們的戰鬥力不行,而是他們的數量太少。往往剛一開戰,就會被鋪天蓋地的農兵海洋給淹沒。
最後被弄的沒辦法了,扶桑高層將所有能夠調動的武士都集中到了京都附近的畿內地區固守,至於其他地方愛咋樣咋樣吧。
隨著全國各地都被農兵席卷,許多逃出生天的武士也帶著家眷逃亡來到了唯一還沒有遭受災禍的畿內地區。反倒是讓這些出現了另類的畸形繁榮。
隨著農兵流民的到來,扶桑國最後的繁榮之地也陷入了地獄火海之中。
這些農兵流民們在各地做過什麼樣的事情,早就通過那些逃亡來的武士和商人們傳遍了整個畿內。所以當這些流民大軍過來的時候,整個畿內的扶桑人全都眾誌成城,在武士軍團的率領下和占據絕對人數優勢的流民們連場廝殺。
鮮血染紅了大地,堆積的屍首甚至堵塞了河道造成河水泛濫。
流民人數雖然多,可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更重要的是,他們沒飯吃,幾天之後就餓的走不動路,隻能是被武士們隨意斬殺。
究竟有多少人死在了這次的戰爭之中,已經沒有辦法統計了。
武士們打贏了,卻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可就在他們歡呼慶祝勝利的時候,大宋的軍隊,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