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這個科舉不一樣(1 / 2)

令人難以想象,大明帝國在以前已經有了6個女狀元,而本年科舉出現第7位女狀元。

還有科舉內容變成了九科?看來此科舉非彼科舉,並非四書五經那麼簡單。

本年的女狀元張芷兒,這個名字楚七的記憶裏麵似乎有一點印象。

楚七聽到旁人指著榜首的名字道:“東閣大學士的千金一早就是我們大明的才女,此次科舉毫無例外拿了狀元。可惜了徐玠公子,不巧與東閣大學士的千金在同年科舉,否則大明的狀元郎就是徐玠公子的。”

東閣大學士之女?

楚七想起來了,這個拿下女狀元的張芷兒是東閣大學士之女,時候就是享譽京城的才女,時人將其與謝道韞相比。

怪不得楚七有那麼一點印象,原來是京城之中的名人。

第二名也真慘,隻有一科比張芷兒差,就與狀元失之交臂。

徐玠,八科全甲,一科丁。

甲乙丙丁,這個丁就是末等,隻有1分。

估計還是一個嚴重偏科的人。

楚七一下子對科舉九科的內容來了興趣,他向柔兒問道:“柔兒,公子考驗一下你,科舉九科考的是哪九科?”

柔兒答道:“當然是經學、史學、商學、律法、農礦、工程、數學、理學、兵學九科。此九科乃是崇禎皇帝定下。”

楚七聽到這麼繁雜的內容,露出苦笑:“要精通此九科,怕是十年寒窗苦讀都不夠。”

楚七總算明白為什麼這個世界的大明朝可以進入蒸汽時代了。

科舉九科,人文占四科,自然占四科,還有一兵科,為帝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才。

這九科的跨度極其之大,想要九科全部取得甲等,談何容易?難怪探花僅僅是六科全甲。

要是讓現在的楚七去參加科舉,估計要叫苦連。

楚七通過自己的記憶、與柔兒的對話以及路人的交談,對現在的大明帝國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科舉本分為殿試、會試、鄉試,考八股文章。

八股文在崇禎7年被廢除,設九科考核,統一標準。

殿試被取消,僅僅保留鄉試和會試。

鄉試通過者可進中學堂,會試通過者可進大學堂。

會試在所有行省同時舉行,由京城國子監派考官下去各個行省進行監督和批卷,其中成績最高的500人可上功名榜,進翰林院。不少對功名榜勢在必得的士子在自己的行省提交答卷後,就可以上京等待放榜。

而知道自己才華無法上榜的人也不必花那個冤枉錢,隻需要在各自的行省靜候佳音,行省衙門會通知他們結果。即使上不了翰林院,還有其他的大學堂可以讓他們進修。

狀元、榜眼、探花也變成了帝國會試前三甲的人,他們在翰林院可以領到額外的津貼,有著更加廣闊的未來,甚至不少名門豪族會前來提親。

科舉內容發生了變化,但是前三甲的地位仍然受到所有人的追捧!

大明帝國有大學堂二十餘所,中學堂數百所,實業學校五十餘所。

翰林院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成為了帝國二十餘所大學堂之一,但卻是排名第一的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