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主持的會議因為林肯提出的北美問題而陷入了僵持,雙方還是不肯退讓。
每一個帝國都很精明,所有帝國都在掂量自己手頭的利益。
最終一場會議下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俾斯麥、毛奇兩人跟著皇太子腓特烈三世從內閣大廈出來,他們普魯士帝國在東方沒有利益,同時也沒有多少個殖民地,倒是沒有多少利益衝突,或者他們恨不得東西方打起來……
腓特烈回到馬車上,閉目養神:“今日的秘密會議,大明與不列顛、合眾國為主角,我們普魯士卻半句話都插不上,海外幾乎沒有殖民地。俾斯麥、毛奇,什麼時候我們普魯士才能夠像是他們一般,成為真正的主角?”
俾斯麥道:“皇太子殿下,依我看來,大明與日不落帝國終有一戰,而地點不是在南洋,便是在北美。到時候局勢一亂,便是我們普魯士帝國瓜分殖民地、走向更加強盛的契機。”
毛奇也在一旁道:“我同意俾斯麥的看法。殖民地已經瓜分到所剩無幾,隻有一場戰爭能夠破壞現在的格局。”
腓特烈沉默:“等我們回到普魯士,將常備軍數量再次擴大,我們需要更多的兵力應對變局。”
俾斯麥語氣低沉:“請殿下一定要沉住氣,我們隻需要靜候變局即可。如果日不落帝國要求各國發兵,我們可表麵派出一支軍隊,而暗地裏積蓄力量。還有海軍的建設也不可停下。”
沙皇亞曆山大二世也坐上了馬車,與他對話的是沙俄的親王和貴族。
“將我們的步兵、炮兵、騎兵部署在中亞邊境,如果大明帝國在別的戰線爆發戰事,我們的陸軍可大舉推進,一直打到山為止。”亞曆山大二世沉吟,“在此之前還需要廢除我們沙俄帝國內部的農奴製,軍事、社會、司法、教育都需要改變。”
一個沙俄親王道:“陛下,如果要觸動農奴製,會導致農場主的不滿,您統治的根基也會動搖。其他的措施容易施行,唯獨農奴製需要慎之又慎。”
亞曆山大二世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各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我們沙俄帝國明麵上是第三列強,擁有歐洲最龐大的陸軍,但實際上我們的軍隊已經過時了。哈薩克戰爭的時候,我們沙俄0萬陸軍,被大明7萬人追著打,一直被打到了裏海,你知道當時我的父皇有多麼悲憤?我一直忘不了他臨行之前仍然對我起這件事。總有一,我會將丟失的西伯利亞重新拿回來。我們沙俄帝國才應該是第一列強。”
看著眾多列強離開,六個內閣大學士聲交談。
“槍打出頭鳥,我們大明帝國突然就成為了所有列強的敵人。”
“根據崇禎皇帝留下來的手稿,嚴令我們大明後人不可發起世界大戰,那將可能會失去現在的輝煌。所以我們一直很給他們麵子,否則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