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隔著波托馬克河就可以聽到南軍發起了總攻的浩大聲勢,其他華盛頓的議員、商人、居民同樣聽見不時的火炮響聲,他們心驚膽戰。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戰爭很快就會結束,象征著合眾國的北軍能夠輕鬆地剿滅“叛軍”。
但是南軍不但沒有被打敗,反而所向披靡,他們已經打到了波托馬克河對岸。
沿著波托馬克河布防的麥克萊倫大軍是保衛華盛頓的最後一道防線。
“總統先生,城內已經有不少居民拖家帶口逃離了華盛頓,他們害怕叛軍的火炮會轟擊華盛頓。”
不少議員與林肯站在一起,他們眼前的波托馬克河對岸羅伯特·李和麥克萊倫已經交戰。
若麥克萊倫戰勝,則可以挫敗聯盟國的攻勢,讓林肯有足夠的時間實施他的計劃。
若羅伯特·李戰勝,華盛頓也不必作無謂的抵抗,隻能夠與南軍簽訂城下之盟。
“叛軍想要得到我們的承認,他們是不可能動用火炮轟擊華盛頓,那樣會讓他們立於非正義的地位。”林肯憂心忡忡,對左右議員道,“再等半,也許局勢能夠逆轉。”
波托馬克河對岸北軍的陣地遭到了南軍火炮的猛烈炮擊,一個叫做謝爾曼的北軍上校所在的陣地因為是突出部成為了南軍炮擊的主要對象,他手下的將士在南軍的火炮下損失慘重。
灰頭土麵的團長冒著流彈來到他的身邊:“謝爾曼上校,我們兩個時就有三分之二的人傷亡,這樣下去整個旅都會覆滅!我們必須要撤退,否則所有人都會死在這裏!”
謝爾曼對南軍咬牙切齒,他本人在火炮的炮擊中也險些喪命:“麥克萊倫將軍還沒有允許我們撤退,我們必須要堅守陣地!”
北軍一些將領表現出了頑強的鬥誌,後麵是緩緩的波托馬克河,麥克萊倫為了表示決心,學習東方的某位將領背水一戰,已經撤除了浮橋和渡河的船隻。
這一場會戰隻比以往更加慘烈,一方想要盡快結束戰爭,另一方沒有退路。
楚七這一次是作為局外人的身份在觀察這一場前所未有的會戰,每一刻都有大量的士兵在互相炮擊傷亡。
雙方的火炮對射後,他見到南軍排成密集的線列,聽從鼓點跟隨軍官和旗幟前進,硝煙彌漫。
馮玉若在一邊道:“他們的戰術和裝備終究是落後了,這樣下去傷亡巨大。”
楚七眯著眼睛,他知道大明帝國已經普遍裝備了後裝槍和使用散兵線戰術,合眾國因為孤立主義在武器和戰術思想上一定程度與時代脫軌,他們還停留在排隊槍斃時代末期,武器還有不少前裝槍,所以一次次會戰的傷亡人數越來越多。
在南北戰爭前期,所有的軍官和士兵都在學習如何打仗,所以在馮玉若為代表的大明軍官眼中他們的武器和思想都落後了。
至於歐洲列強受到大明帝國的刺激,也普遍裝備了後裝槍。
在雙方鏖戰之際,華盛頓的探子冒著戰火傳遞情報,找到了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