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巴拿馬城(1 / 2)

中美洲,巴拿馬城,這座城市是典型的殖民地城市,人口並不多,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中間的巴拿馬地峽。

巴拿馬運河還沒有開鑿,美利堅西海岸的人想要去東海岸,在太平洋鐵路修建之前,隻能夠乘坐輪船抵達巴拿馬城,然後從陸路穿過巴拿馬,到達大西洋的科隆換乘輪船。

兩艘掛著大明旗幟的蒸汽船出現在巴拿馬城附近的海域。

“哥倫比亞有八個州,巴拿馬州是其中一個,現任總統是莫斯克拉,參加過西蒙·玻利瓦爾的愛國軍和南美洲的獨立運動,是玻利瓦爾的副官和秘書。玻利瓦爾死後,莫斯克拉在南美成為一個名聲顯赫的大人物。”

楚七靠在蒸汽船的欄杆上,用望遠鏡打量著毗鄰太平洋的巴拿馬城。

此時的巴拿馬城總體上還是非常落後,可以看到海邊有不少木屋和破舊的漁船。但是它因為地理位置優越而受到西方列強的控製,有火車站、碼頭等近代設施。

馮玉若、熊旭兩名遊擊將軍也在觀察巴拿馬城,畢竟這裏是他們接下來執行任務的場所所在。

“莫斯克拉,自由派人,在十幾年前就擔任過一任總統,時隔多年,這是他第二次出任總統。他所在的派係在過去一年多的戰爭中推翻了前任總統,保守派的奧斯皮納。剛好哥倫比亞的內鬥發生在南北戰爭期間。”馮玉若翻看這次行動的資料,哥倫比亞的總統莫斯克拉的經曆一清二楚。

“哥倫比亞從西班牙的殖民地獨立出來之後就一直被內亂所困擾。最近又陷入自由派和保守派的鬥爭。自由派代表工商主,主張自由貿易。保守派代表的則是地主和教會的利益。大概和美利堅一樣,不過他們更加混亂……也更加弱。從某種意義上來,美利堅幾乎都是歐洲的移民,而哥倫比亞還有很多土著和混血兒,加劇了當地的矛盾。”

楚七再次確定這個時代哥倫比亞的背景,人口兩百多萬,還不到大明皇城一座城市的人口規模。

混亂和內鬥的哥倫比亞也給了各個列強幹預的機會。

馮玉若搭話道:“哥倫比亞的麵積有100多萬平方公裏,但是人口很少,技術落後,在馬六甲體係中是不起眼的國,也沒有多少話語權。以前這樣的國還不至於引起我們大明的關注吧?”

“的確是微不足道的國,連我們錦衣衛都沒有多餘的人手在此地活動。如果不是為了……我們一年前才開始往此地派遣人員。”

楚七在南北戰爭期間擔任大明於北美的最高情報負責人,在南北戰爭期間他不隻是在窺視華盛頓的動靜,還秘密派遣了人員前來哥倫比亞。南北戰爭遲早會結束,不管聯盟國成功或失敗都不會影響大明帝國在其他地方的布局,這就和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一個道理。

船長在這個時候走過來道:“各位,我們的蒸汽船準備進入巴拿馬的港口。這次靠岸沒有經過巴拿馬州的同意,是一次強闖行為。如果巴拿馬人對我們進行攻擊,兩艘蒸汽船上的火炮有可能會炮擊巴拿馬城,請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