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戲劇工作的人幾乎人人都和莎士比亞打過交道,山田芳太郎自然也不例外。早在他還是一名高校生的時候,山田芳太郎就在學校的劇社裏排演過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不過如果起那些飾演過莎士比亞戲劇的人之中誰給他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那自當要數伊藤嘉一了,那場哈姆雷特和父親的鬼魂對話的戲,山田芳太郎直到現在都無法忘記。
再那場戲中,伊藤的表演真摯感人,在場的觀眾無不為之落淚,就連芳太郎,當時都覺得是不是伊藤的親人真的去世了,才讓他在舞台上發揮出如此上乘的演技。那時芳太郎有生之年為數不到的幾次見識到演員成為角色的情形。
起演員的演技流派,基本的無非是方法派,體驗派,和表現派這三種,三種方式不分高下,演員也並不隻是遵從一種演技。表現派比較注重演員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默片時代的大師卓別林和風靡世界的憨豆先生都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
而伊藤嘉一明顯承襲的是方法派的演技。伊藤嘉一是從美國回來的歸國子女。而美國則是方法派的大本營。伊藤的演技師承於方法派這一點,山田芳太郎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事實上,方法派雖然可以讓演員更好的塑造人物,可是卻因為注重情感記憶而有可能對演員本身產生負麵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單田芳太郎覺得一個人是無法長期以飾演另一個人方式來生活的,因為這樣會讓他丟掉自我意識,造成意識認知上的錯亂。
“可是那時候的伊藤嘉一……”
山田芳太郎想到這裏,不由得抬起眼來看向了桂毅。
“我所認識的伊藤嘉一……和現在的伊藤君實在是有很多的不同,那時候,伊藤是一個非常喜歡熱鬧的人,沒有工作的時候,他經常喜歡跟我們一起出去喝酒消遣,不過後來,他卻慢慢地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不過我並不認為他是在飾演另一個人,我覺得他應該是因為年齡的增長才會性格大變的!”
“誒?山田前輩,就連您都覺得伊藤先生性格大變,這就是,伊藤先生現在的確和以前判若兩人,我想再請您回憶一下,伊藤先生到底是什麼時候變成現在這種性格的!”
“你要是這麼的話……”
山田芳太郎聽到了這裏,不由得開始回憶起年輕時的事情,他記得有一次,自己很久都沒有見到伊藤了,突然有部片子是伊藤來做主角,當時因為合作過的緣故,山田跟伊藤隨口就開了一個男人之間的玩笑,可伊藤那時的回應,直到現在山田都印象深刻。
“身為監督,您不該開這種玩笑吧!”
當時伊藤冷冷的了這麼一句,一下子讓山田感到有些下不來台。
“那個時候,好像是……”
“我記得伊藤桑再去泰國之前,我曾經跟他一起工作,當時他一下子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現在想想,那時的伊藤好像就有點不對勁了,突然變得喜歡假正經起來!以前可以跟他隨便開玩笑,可那時卻不得不在和他話的時候,注意自己的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