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以為,此事頗為不妥,您看要不要派人去那邊看看,了解一些情況?”
皇宮之中,杜如晦端坐於李二身前不遠處,李二的手中則拿著李昊的信一頁頁的翻著,信中同容與之前彙報的內容大同異,除了與河套地區的突厥部族合作那一部觀點比較新穎之外,再就是要人。
片刻之後,李二看完了手中的書信:“克明啊,朕打算過些日子把李德謇招回長安述職,你覺得如何?”
“陛下聖明!”杜如晦大喜,之所以沒有親口提意讓李二招回李昊,主要是因為當初那句‘無旨不處返京’,如果皇帝親口要把人叫來回,老杜如何不喜。
當然,杜如晦想要讓李昊回來倒不是有多稀罕他,而是並州合作社之法著實有些吸引人,僅憑一封信又很難全麵了解,故而老杜同誌此刻是心癢難奈,若是有可能的話,真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去並州。
“既然如此,那就讓吏部行文吧,李德謇三月後上元節返京。”李二將信放下,手指輕扣桌麵:“另外,這次給他派些人手過去,克明,此事你來負責。”
“臣遵旨。”
宮中準備調人去並州的消息很快便在長安擴散開來,不在乎的人對此充耳不聞,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在乎此事的人,急切間連忙商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正所謂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個世界上永遠都不缺聰明人,比如長孫無忌,比如房玄齡,再比如幾大世家,在他們眼中,李昊在並州折騰的那個什麼合作社,表麵上看是一種商業行為,但實際上卻是在推行著一種變法。
是的,這就是變法。
如果他在並州成功了,那麼合作社的方式很有可能會推向全國,隻要不引起強烈的反彈,那麼千百年後,他將是變革的第一人。
中書省房玄齡的官署中,長孫無忌、魏征聯袂而來,三人泡上一壺茶,先是聊了些近況,很快便把話題扯到了李昊的身上。
“房公,陛下這次打算派遣十名官員去往並州支持合作社一事,不知具體人員可安排好了?”魏征押了口茶,有一搭無一搭的問道。
“具體人選基本上已經確定,怎麼,玄成對此事也有興趣?”房玄齡若有所思的掃了魏征一眼,大致上猜到了他要幹什麼。
“很難有沒有興趣,老夫以為,既然是與官府合辦的產業,最好應該在合作社中設立一套監察機構,一來可以防止監守自盜,二來也可以讓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有所顧忌,不會在暗處對合作社下手。”
魏征,諫議大夫,也就是禦史台的頭頭。
禦史台的作用類似於後世的檢查院,主要負責糾察、彈劾官員,是朝庭中央一級的監察機構,有調查、聞風奏事之權。
傳言魏征在擔任諫議大夫其間,奏事兩百餘條,無不言之有物。
房玄齡聽完魏征之言後,並未急著發表意見,而是看了長孫無忌一眼,有些猜不透兩人同來的目的。
沉默片刻之後,房玄齡語焉不詳道:“玄成之言頗有些道理,並州合作社雖然屬於眼下看來屬於商業行為,但因為動用資金巨大,著實需要一套監督管理的班子。”
長孫無忌還是沒有反應,像是沒聽到房玄齡的話一般,這不禁讓他更加疑惑,索性直接問道:“長孫仆射,你覺得呢?”
“老夫也覺得很有必要,不如此行由禦史台出兩人,具體人員安排由玄成負責,職務安排回頭我等再與克明商議,如何?”
“可以,不如現在就去克明那裏?”房玄齡嘴上這麼,心中卻愈發疑惑。
這長孫無忌到底在搞什麼鬼,什麼時候跟魏征好的穿一條褲子了?
三人懷心事,離開中書前往尚書省。
三省,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三者距離很近,出了中書省左轉走不多遠便是尚書省。
得知三冉來的消息,杜如晦似乎半點都不意外,親自出迎將三人接進來,找了間客室落坐之後,笑著道:“玄齡、無忌、玄成,你們三個怎麼走到一起去了,聯袂而來該不是為了並州合作社之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