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秀才李放(1 / 1)

秀才李放

\"易老爺,這批山貨就拜托您了。\"易家堡外易家馬幫準備出行。此時正是陽春三月開初必須趁山道冰雪初融之際將大量皮草等山貨運到南方地區賣掉,買些穀種糧食回來,否則一到大雪封山就隻能等來年了。

邊陲地帶與內地的交通是一大問題。來回一趟少則一月多則半年,雖然那時官道暢通,可畢竟來回一趟耗時耗力。貧苦點的人家根本無力承擔。即便趁寒冬進山獵到獐子袍子得了皮毛,也無法賣出手。隻能求大戶人家馬幫進內地時帶去賣掉。隻是賣掉的錢得五五分成,若買了穀種糧食等家用必備品便沒啥剩的了。所以窮人仍是窮人。而那些有自己馬幫的有錢人所帶貨物都數量極大,雖然到了內地因為錯過節氣賣不起價但好在量大多少也能賺點。

而易家正是個中翹楚,幾乎控製了陝甘一帶的馬幫。每逢進內地便有不少小戶人家前來求帶貨物和買糧買物的,還有就是帶書信的。

這次跟馬幫的人是易家公子,年僅15歲的易風。易風如此年幼便跑馬實是因為這次易堡當家易行新近喪妻又身染大病無法跟馬幫。無奈之下讓年僅十五歲的易風替自己跟馬幫,一來可以算是出了個易家人,能鎮鎮馬幫使其不敢太過放肆;二來也可以長長易風的見識畢竟未來易家要交到他手上,讓他多曆練些也好。

而這次易家馬幫是要去江浙一帶再轉道蘇杭。這次去的地界是當時唐朝有名盛產絲綢刺繡等紡織品的地帶,且是氣候宜人環境舒適是有名的盛產美女的好地方。所以這次易風主要是散心娛樂,生意到在其次。

易風一行人走走停停到了揚州。這裏不是什麼重鎮,其繁華程度和浙江蘇州等城市根本沒法比,但由於這裏也是水澤之鄉所以縱然比蘇杭差些卻也相當宜人。

一日易風和管家劉伯隨性遊玩,不覺到了揚州頗為有名的瘦西湖。易風一行人正打算租座畫舫遊湖,卻聽聞湖邊人聲鼎沸吵鬧不已。

劉伯一時好奇湊近人群看看究竟。而易風雖不欲湊熱鬧但無奈劉伯已經圍了上去。

易風湊近人群仗著身小硬是從人縫中找到一個位置,一看卻是個骨瘦如柴穿著破爛的男子跪在湖邊,身邊放了個丹漆描金的匣子和一張白紙,上麵寫著:家道中落,為謀生計流落異鄉,怎奈盤纏用盡卻無所進項,母親身染重病無錢醫治於前不幸謝世,本當落葉歸根怎奈兒子無能實無力扶靈歸鄉現盼得遇好心有緣人相助,吾將感恩回報為恩人效犬馬之勞……餘下寫了些自己擅長。

本來陳詞濫調原沒什麼特異之處,易風突然發現那白紙上寫了一條:聰明有餘無奈先天不足,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希望得遇明主物盡其材……雖隻寥寥數語也盡顯其人狂傲。

易風心中一動,退出人群找到劉伯吩咐了幾句便離開了。

幾日後一間酒肆內站著一名身著灰袍身長玉立卻略顯單薄的俊秀少年。少年手捧一紅色匣子正對一個錦衣少年行禮。

此人正是數日前瘦西湖畔的李放,而那錦衣少年正是易風。易風接過匣子將李放扶起說:“李大哥不用多禮請入座吧。”說著將李放讓進席間,二人推杯換盞絕口不提那日之事,酒過幾旬李放已微有醉意,此時易風和李放談起家中之事和李放自己一些事。

一盞茶時候過去了李放有些喝多了。易風見狀便說:“李大哥不如先到客棧休息咱們稍後再續,小西送李大哥。”易風身後的小廝忙扶著李放離開酒肆。

易風坐在席中卻不急著離開,他知道隱身酒肆的劉伯有話要說。果然劉伯出現,躬身一禮說:“少爺,這人是否可用?”易風點點頭說:“恩,今日酒後觀其言行確是可用之人。這幾日你去試他,此人德行無虧行止合理合時,卻不拘泥凡事審時度勢當機立斷頗有大將之風。確可助我一臂之力。”說完便起身離開酒肆去打點些事物,身後的小廝阿東連忙跟了上去。

身後的劉伯撚須一笑:“少爺是越來越老成穩健了,小姐可以放心了。”原來這劉伯是易風母親身前最信任的家奴,是她父親刻意讓她帶進易家的。而她臨終時又將兒子易風托付給了劉伯。如今少爺雖年幼可也沒人能欺他,隻是少爺不快樂,心裏總裝著什麼,盤算著什麼。與人似乎都有著一道牆,即便是自己這個幾乎是陪著少爺長大的人也無法多近一步。看著少爺遠去的背影劉伯心中無限感慨。歎了口氣也離開酒肆,他可沒忘了少爺交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