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看病的家夥事(1 / 2)

“你不能動,這是相當珍貴的文史資料,必須由專業人士幫你翻閱。”

葉飛看了看師父,師父點點頭,葉飛隻好耐著性子,從身上拿出紙筆,在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翻開第一夜後,葉飛開始記錄。

看到這裏,估計有人就疑惑了,為什麼不拍照,這可比手寫記錄要方便多了。

有所不知,在任何珍貴書畫展館中,對光的要求非常苛刻,有些展館禁止拍照,就是因為閃光燈的亮度,很有可能對書畫上的文字造成損傷,畢竟是經過幾百年歲月洗禮的紙張文物,不管是墨跡還是枯黃的宣紙,都脆弱的很,不小心不行啊。

記錄是一個漫長的工作,葉飛的心卻很激動,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李時珍親筆手寫,這是古中醫的親身體會與心得,寫著寫著,葉飛就沉寂其中。

李衛國在醫史文獻館裏逛了一圈,見葉飛兢兢業業的抄錄著,他也不打擾,背著手走到展館門口,館長留下幾個人保護文物,帶著管理者出門去找李衛國,談談藥箱的事。

李衛國不是不通情達理,隻不過這藥箱的意義不一樣,他是行醫和傳承用的,如果真的被人展出看一輩子,他們李氏中醫還怎麼傳承下去。

園長很懂談話技巧,由淺入深的問道:“你們這次回來,打算待多久?”

“所有醫史文獻抄完為止。”師父冷言冷語的說。

“這……”

要知道,這李時珍陵園一天給當地帶來多少旅遊經濟,閉館一天,這就是不小的經濟損失,他們居然要等著抄完為止,這那行。

“李先生,您這也太讓我們難做了。”

李衛國背著手說道:“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麼,但我有這個權限不是嗎?”

“話是沒錯,可我們館工作人員有將近200人,我們也要吃飯的呀?”

“不是有財政開支嗎。”

“這……”

“好了。”李衛國冷聲說:“我們抄我們的,你們該開館開館,除了醫史文獻館,其他的隨便展覽。”

其實這也是一個辦法,兩不耽誤,目前來講也隻能如此,館裏的人也不計較,但館長又插話說:“李老先生,趁您有空,咱們聊聊您的醫療箱的解決辦法吧。”

李衛國看向他,館長說:“講真,不管您有何目的,這醫療箱以及裏麵的所有東西,都是珍貴的曆史文物,按照最新的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法,您都沒有擁有權,畢竟這件文物夠年限了,它就是中國中醫的文化魁寶,您真不能拿走。”

李衛國深吸一口氣說:“我李家後人行醫多年,一直用著老祖宗的這個醫療箱,你們看見了,上麵有我家老祖宗的親手刻字,時刻告誡我們李氏後人自己的責任,現在你們要據為己有,給人欣賞用,你說怎麼辦?”

“這……”

這是一個無解難題,館裏沒有錯,畢竟這是李時珍遺物,李衛國也沒有錯,拿回李家傳承用的醫療箱,繼續從事醫療行業,帶著葉飛把中醫發揚光大。

隻不過兩者,一個出發點是為了保護文物,一個出發點是拿出來用,怎麼都有點衝突,這個無解難題一直持續好幾天,之後一個管理員提出了一個意見,這才讓雙方勉強達成一致。

但話題先說葉飛抄錄文獻,李時珍是明代醫學家,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在世的時候,曾經擔任過太醫,但不願與太醫們爭鬥,這才辭去太醫職務,打算重編本草。

中國醫學界,有兩本本草巨著,第一部名為神農本草經,傳說是神農嚐百草後編寫,後被無數醫學家修著完善,但對藥理藥性,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李時珍辭職太醫後,下定決心完善本草,參考曆代醫藥等方麵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劄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曆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共有五十二卷,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這給中醫中藥學,方劑學奠定了築基石,也讓後人在中醫藥劑領域上,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不得不說,葉飛在這裏寫的,隻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但盡管如此,他還是受用良多,特別是專治各種疑難雜症的驗方,這可是不傳古方,也就是師父李衛國帶他來,聽說很多中醫重金求方一觀,展館都懶得搭理。

文物保護有文物保護的規矩,展館出發點就是為了保護文物,在這裏能有特殊待遇的,也隻有李氏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