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中醫在進步(1 / 2)

“就是,哪個社團是給錢的呀,這精英會不一樣,不但能跟教授們一起學習,當他們的助手,而且還能拿助理工資,混好了被教授看上,保研不說,畢業後大部分都留校的,留院的,分配大醫院的,多了去了。”

“我還聽說,精英會最主要的責任就是三國青年醫生研討會,隻要能在這個中醫盛會上脫引而出,就打出名氣了。”

“就是,不但如此,還能公費旅遊,甚至出國,跟著專家教授走世界各地,這麼好的社團,以前打破頭都進不去,誰知道後來怎麼就停辦了。”

“聽說今年精英會,是校長的孫女主動申請的,她是本校的研究生,要著急一批人一起學習研究中醫中藥,所以才重辦的。”

“這才剛剛重辦,學校的社團經費都給了精英會,我聽說還有科研室,討論室等等,都是老師帶領大的呢。”

“你們不知道,我是剛剛打聽到的,聽說留在各大醫院的畢業生,99%都是精英會的,就業率百分之百的瘋搶。”

“總之能加入這個精英會,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咱們趕緊報名吧,晚了就來不及了呢。”

三個學長自顧自的把知道的全都說了,聽的賈明亮是一愣一愣的,別說,這麼多優厚條件,助理工資,公費出國,保研待遇等等,就連賈明亮這個新人,都被說的心花怒放。

“我怎麼早沒聽說,早聽說我就不……現在也不晚。”賈明亮急忙掏出電話記錄電話號碼。

雖然葉飛不明白他們說的什麼優厚待遇福利什麼的,但葉飛也聽明白一件事,就是說,這複興社學校很重視。

也不理會這茬,對社團有了解後,下午兩點前,賈明亮說要把這事告訴中醫班的同學們,葉飛就跟他分道揚鑣,去了師父的辦公室。

葉飛是踩著點來的,正好師父出門,兩人遇見了,就一起向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走去。

不得不說,李衛國隱居多年,時代進步的很快,中藥湯劑現在已經有現成熬製好的藥汁,以前的患者都說吃中藥麻煩,原因無他,拿回家煎藥,要用砂鍋,還要注意幾碗水熬成一碗,患者哪懂這些。

現在省了麻煩,在醫院看了病,開了方子後,直接在醫院熬好,患者拿回家按照醫囑一天喝幾袋,多省事。

時代在進步,中醫也要跟隨時代的腳步,不但中藥方便,就連一些中成藥的研製工作,也都非常完善,就比如有些外服的粉末中藥,製成膠囊,可外敷可內服,是方便多了。

不但如此,就連針灸也超越時代的進步,之前李衛國覺得中醫落寞,主要是因為中醫大夫,不練引導術,體內沒有正氣,不足以有效的驅除病魔,但這些年,中醫們也都發現了引導術的作用。

但因為失傳的原因,一些中醫學家們就開始研究替代品,就例如現在李衛國看的電針療法,就是醫生行針之後,在針身上安插電流,根據電流傳導輸送患者體內,刺激穴位經脈,起到引導術的作用。

效果跟引導術一樣,這點進步讓李衛國驚歎連連,不斷感歎自己落伍了。

在醫院裏溜達一下午,基礎設施看完,又看了藥局,現在的中醫管理,比以前科技多了,雖然還是藥櫃,但庫存中藥相當幹淨,說是一塵不染也不過分。

之後又參觀了看病區,看中醫的患者人滿為患,每個專家門診門前都聚滿了人,聽說從專家號開門到下班,每天專家最少要看200~400左右的患者,所有門診的專家累計在一起,少說要看一萬個,就這還供不應求。

之後是樓上的病房區,幹淨整潔,無可厚非,樓上的研究室,實驗室,會議室,最讓李衛國感興趣的,無疑不是中醫藥大學首創的小針刀技術,這可是現代中醫首創的新技術。

說小針刀是中醫外科手術吧,不全麵,說它是針灸治療吧,也不貼切,總之,小針刀的出現,是亞健康疾病患者的福音,救治對一些頑疾也是有很好的療效。

把整個醫院參觀完,都已經傍晚下班時間了,蘇校長帶著師父和葉飛,去了早就準備好的飯店包間,等候其他老友到來之前,蘇校長說道:

“老李怎麼樣,有沒有讓你大開眼界。”

“的確有點。”

“我早就說麼,你歸隱山林這麼久,跟時代早就脫軌了,這次出山收獲不淺吧?”他笑了笑接著說道:“你說出山的時候,我還不大相信我的耳朵,你來了我才感覺這麼真實,你看看,咱們以前的那些國醫館的老同事,哪一個不是風生水起,現在國家重點扶持中醫,不像以前了,你出山保證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