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娘來了(1 / 2)

李衛國安安靜靜的喝著咖啡,安主任說:

“我承認現在我國醫療行業有弊端,沒必要的處方,沒必要的化驗診斷太多,可醫生不全是為了效益工資,之所以多開化驗確診,是我們的醫生經驗不足,你是知道的,同一個病症也分很多種,急性病和慢性病,繼發性和感染性等等,醫生開藥治病也會對症下藥,這點我覺得你說的太偏激了。”

李衛國沒接話,安主任接著說道:

“可能是改革開放以前留下的習慣,也可能是我們醫生不自信,但你有沒有想過問題的本質?”

“什麼?”李衛國問。

“我們的醫生,在診斷上的經驗不足,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嗬嗬。”

李衛國用冷笑回應,安主任說:“你不能拿你的經驗和視野,去看待整個醫療行業,在大趨勢下,我國醫療診斷經驗方麵,的確弱於西方,所以我們才做更多的檢查,這點有沒有想過。”

李衛國剛要反駁,安主任就搶著說:“聽我說完,你不能把你當成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你在這,整個行業的水平在這,中間有這很大的差距。”

看著安主任比劃的手勢,大家沉默不語,隻聽他接著說:

“原因你可能不知道,在西方國家,醫學生是要大學本科畢業後,才能報考的專業,入學和執照都特別難考,所以西方的醫生,是特別嚴謹而且高等職業,可我國呢,高中沒畢業可以去衛校,學滿兩年出來,在醫院裏實習後就能參加醫療工作,久而久之可想而知。”

“我國醫改一直在做,可診斷經驗方麵,我國的整體水平真的很差勁,另外這也不是我要找你聊的主題。”安主任頓了頓說:“我是學西醫的,但我也對中醫很感興趣,特別是中醫診斷,望聞問切,這段時間我抽空研究了一下。”

“怎麼呢?”李衛國問。

“前段時間我還說,要大力發展中西醫結合的全科醫學,向組織部和教育機構批準全科學,但我這段時間發現,光這麼做還不夠。”

“比如呢?”李衛國又問。

“我認為,我們應該把中醫診斷的經驗推廣向全世界,讓世界認可我們,然後在輾轉回到國內,有了國際認可,我們才有資曆,把我國醫學水平,整體提升起來。”

“想法不錯。”蘇校長插話,“但也很難做啊,就比如論文這關就過不了。”

“我相信事在人為,這是唯一促進中西醫融合的機會,互相取長補短。”

李衛國說:“你的想法我明白,葉飛也跟我說了,他要寫論文發到期刊上,我也同意了,這事就交給年輕人來做吧。”

“李教授。”安主任加重語氣說:“葉飛還年輕,這種事應該你們這些老一輩的人來呀。”

李衛國搖頭感慨的說:“你可別鬧了,我們都六七十歲了,你讓我在研究學術論文,還要發表國際期刊,光翻譯都能把我們逼死,更別說讓我們做研究了。”

蘇校長也笑了,“安洪峰,讓我們這些老家夥做這事的確困難,還不如交給年輕人呢,他們年輕有活力有拚勁,我們都老了,很多事都跟不上時代了。”

“可是年輕人的技術不夠啊。”安主任又說:“都讓年輕人來做,你們覺得能做好?”

“能。”李衛國堅定不移的說:“我們雖然放手,但也沒說什麼都不管,還是可以幕後扶持的,比如,需要的技術,資料,我們都可以無償奉獻的。”

“有你們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安主任看向葉飛說:“回頭我給你介紹國內醫學雜誌的主編,你認識一下,可以先做係列專欄,先看看效果,等係列專欄做完了,在發表國際期刊。”

“我會做的。”葉飛肯定的說。

“是一定要做好。”

“一定會。”

……

醫學專家報告會結束的第二天,葉飛的娘和師娘坐火車來了北京。

蘇學姐和蘇校長開了兩輛車來車站接人,這是娘第一次來北京,又因為半年不見,葉飛等待的很焦灼。

終於,在出站口看見久違的娘親,葉飛激動的衝了過去。

“娘!”

“小飛!”

娘倆激動的抱在一起,這是久別重逢的感動,親情血濃於水。

“讓娘好好看看,你胖了,長高了,人也精神了。”

“娘,你在家還好麼?”

“好好,都挺好的。”

李衛國見到師娘,互相絆了兩句嘴,在蘇校長和蘇學姐的幫忙下,一起拿著行李上了車。

葉飛還給娘介紹了蘇校長和蘇學姐,娘表現的有點手足無措,“還讓校長親自來接,這多不好意思。”

“沒事娘。”

上車開回家的路上,葉飛被娘和師娘兩人纏著問:生活怎麼樣啊,吃的好不好啊,找沒找女朋友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