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醫藥潛規則(上)(1 / 2)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醫藥行業也有,雖然現在醫療行業管理很嚴格,年年醫改,醫藥分家,主要還是因為藥商和主治醫之間的利益關係,這裏麵的道道錯中複雜,有兩個方麵能看得出來。

首先,藥廠新藥研發。

要先經過藥監局的專家委員會通過臨床實驗,臨床檢驗委員,就是李衛國、安主任那樣的人把關,可以說,最後一關相當嚴格。

但藥廠為了生存,不可能按照章程出新藥,所以,會在臨床檢驗這一環節動一些手腳,所以就找一些不是特別固執專家,修改臨床實驗報告,原本新藥從臨床到上市,少說要一年半載,可經過運作就可以幾個月出一類新藥。

言外之意,藥廠跟頂級藥劑師,以及藥監局的很多人,都有行賄受賄的利益關係。

其次,藥品上市後如何大規模銷售。

現在藥品銷售有兩大渠道,連鎖藥店,醫院,這其中最大的利益,就來源於運作。

連鎖藥店的運營模式,就像是超市,回扣多的藥品,都會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讓買藥的患者一眼就能看到,這樣就不會費心去找藥店賺錢少的藥品,這是藥商跟藥店之間的貓膩。

醫院銷售藥品模式,是主治醫開處方藥,現在的社會現象是,患者去醫院門診看病,醫生會多開藥,原因除了醫院的創收,還在於醫藥之間的回扣關係。

常見的就是,患者去看病,主治醫開處方,根據患者病情開出七八種藥,先不管對不對症,先保證患者吃了藥不會加重病情,這種藥就可以開,開的越多,賺的回扣就越多,所以現在醫患關係,怎麼都無法改善,多半也有這層關係。

年年醫改,年年解決醫藥之間的利益關係,可上有對策下有政策。

近些年醫改,醫院命令禁止藥商進入門診樓,就是為了防止醫商勾結,給患者亂開藥的現象。

可這種現象能禁止麼,難,非常難。

原因也非常簡單,藥商為了藥品的最大利益化,他們會不擇手段的坑蒙拐騙拉攏醫生。

就比如,一位醫生門診看病,藥商不讓進醫院,但下班之後就管不著了吧,醫生下班上了車,藥商半路攔截,或者直接登門拜訪。

這幫無利不起早的藥商剛開始也不會跟醫生直接說利益關係,都是先交朋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吃飯聚會,還不是就兩個人私聊,藥商會把跟他的利益鏈有關係的人全部拉攏在一起,都是社會精英人士,先做這麼一件事。

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想當年關羽都敗在馬屁上,更何況普通的醫生了。

醫生參加聚會後,一幫人以他為中心,各種拍馬奉承,喝酒攀關係,對處方藥的事隻字不提,就說,家裏有個什麼親戚,頭疼腦熱的,以後就找這位醫生看病,對醫生來講,這是無法拒絕的要求,原因也很簡單。

醫生在醫院裏工作,走的是效益工資,就比如剛剛參加工作,沒資曆沒背景,患者憑什麼找你看病,如果沒人捧,一兩年醫生就受不了了,因為一直坐冷板凳啊。

這不正好麼,交了社會關係,這幫藥商的利益鏈真的很廣,給醫生介紹患者,有病都找他,醫生的效益份額足夠了,工資滿勤,那個醫生不樂。

您以為這樣就結了,不不不,這才是藥商手段的剛開始,之後還有連環套等著呢。

醫生受過一段時間的恩惠後,再參加這種聚會的時候,就不會有太多芥蒂了,這個時候,藥商會增加籌碼,既然都是朋友了,那就可以聊聊生活啊,聊聊現實啊。

根據醫生的個人需求,是房子還是車子,隻要醫生想要什麼,藥商都能低價搞到手。

比如50萬的汽車,經過藥商介紹,醫生購車隻花25萬,隻要購買了,這就進入藥商的圈套了。

沒有誰能把車子真的降價打五折,原因就是藥商自己掏腰包墊付,期間不會讓醫生知道,這個恩惠受了吧,接下來就開始進入正題。

藥商會跟醫生適當的提一嘴,說他們藥廠的特效藥,可以多開一點,話點到即可,不能說的太過太明顯。

醫生回去自己就琢磨了,人家幫了自己這麼多,再給人看病的時候,思維潛移默化的就會想藥商的藥。

第一個月開了一些,再跟藥商見麵,直接把回扣往醫生手裏一拍,是個人誰能拒絕,畢竟這是應得的,就算不收,藥商也會說,整個醫療行業都拿這份錢,你為什麼不拿?

好,隻要拿了錢,記住,人心是複雜的,欲-望的雪球會越滾越大,第一個月不經意都有這麼多回扣,這要是以後多開點,長久以往,什麼跑車房子,還不應有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