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一個月的工作量(1 / 2)

文獻整理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完全占據了圖書館和曆史文獻檔案館,這麼大的陣仗,校方怎麼會不知道。

第三天,學校就派人來調查,得知葉飛的論文,被雜誌社申請成為教科書之後,學校很激動,直接把這件事上報給校委會,在全校協商開會後,以李衛國為首,帶著幾個老教授抽空來幫忙。

說實話,這些老教授早就功成名就了,現在很多中醫大學的教科書,都是他們編寫的,之所以他們來參與這事,主要是害怕內容錯誤,要知道,教科書如果出現錯誤,那可是誤人子弟的,況且這次還是學生們一起編寫的,這就更引起老教授們重視了。

有了這些教授的加入,圖書館又多出一組,以教授為首的內容終審組,也就是說,葉飛寫完都要先交給他們進行審核,進行探討之後才能定稿。

按理說,老教授們平常不會這麼閑,除了教學就是坐門診,要不就是實驗樓裏搞科研,那有空管孩子的破事。

不過現在趕巧了,實驗樓下水道整改,少說一個月不能完工,老教授們忙裏抽閑,就都過來監督了。

這不,圖書館中忙忙碌碌的,把資料整理完畢交給葉飛,寫成論文後,再交給李衛國等教授們審核,他們看完後,開始講課,以葉飛上交的論文為依據,開始講課教學,同學們也很給麵子,都在旁聽做筆錄。

大學裏向來都分成兩批學生,學習的和愛玩的,能跟葉飛一起的,基本都是學習的,俗稱學霸,老教授講課他們也願意聽,畢竟這些人提點一句,勝讀十年書。

話又說回來,那些大學裏遊手好閑的同學,就是給他們錢,讓他們來幫忙,他們都嫌耽誤時間,所以,大學裏的兩極分化相當嚴重。

能成為教授哪個都是德藝雙馨,學生好學,他們也不藏私,各種講解也讓學生們豁然開朗,感覺這段經驗對自己了解醫學很有幫助。

“這種假死現象很常見,我們這些老頭子,在臨床上多多少少都見過幾例,你們以後要是走上臨床,一定要注意區別假死和真死。”

“沒錯,現在臨床上,很多人判斷死亡就是簡單的檢查一下,沒有確診就下了結論,如果趕上地方習俗,當天下葬的,入土後這患者就會在棺材內活活給憋死。”

“趕上有入土的習俗還好,現在都施行火葬,活活燒死的也不少。”

幾個老教授聊了起來,葉飛突然想起一個事,說道:“師父,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你救過一個假死的患者吧。”

李衛國想了想說:“沒錯,當時我正好路過,看一幫人把死者裝進棺材準備入土,我見死者麵色潮紅,屍體尚有餘溫,我就判定他必然是假死。”

葉飛感慨,“還好及時,不然就把人活埋了。”

李衛國微笑著把論文交給葉飛說:“你這篇分析假死的論文寫的不錯,辨別斷症,寫的很到位,分辨假死和急救處理辦法,也舉一反三,值得提倡。”

另一個教授笑著說:“幸好被教育部批下來,可以當教科書,不然呢,這麼深刻的內容探討,就被醫學界給忽略了呢。”

聽講的同學們都笑了笑,隨後繼續查閱資料,去找下一項醫案文獻。

葉飛回到電腦前,蕭雪楓過來小聲說:“老教授們坐鎮,雖然準確性提高了,但速度慢了好多,你覺得一個月能寫完嗎?”

“盡量吧。”

其實,這個情況,李衛國也注意到了,他端著茶杯看了一眼周圍,同學們都在各忙各的,三三兩兩的翻書找資料,還有人用電腦記錄,分批整理文獻,但明顯人工趕不上進度。

李衛國放下茶杯說:“我說老哥幾個,咱們學校,是不是有文獻專業的學科?”

“有。”一位老教授說:“臨床之外,還有醫學英語,醫藥衛生法學,公共事業管理,這三個專業,都有文獻科目。”

李衛國又問道:“能不能找這些專業的學生過來幫忙呢?”

“這個,要看學生自己的意願,學校是沒法要求學生們,強製他們來幫忙的吧。”

“也對。”李衛國默默地點了點頭。

這番聊天,被李婉瑩聽見了,她也知道,一個月時間很緊湊,就按照現在的速度,感覺根本不夠用,當下她心裏有了算計,走到葉飛身邊耳語說:“剛剛聽教授們說,可以找文獻專業的學生來幫忙,但學校不能強製,所以我想……”

嘀嘀咕咕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葉飛問:“能行嗎?”

“我去試試唄,有沒有效果,明天就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