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即現在山東曲阜城東南。
公元前549年,其父叔梁紇卒,葬於防山,即現在曲阜東十三公裏處。孔母顏徵在攜孔子移居曲阜闕裏,生活艱難。
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536年,弟子曾點,點字皙,曾參之父;弟子顏繇,繇又名無繇,字路,顏回之父;弟子冉耕,字伯牛,魯國人;弟子仲由,字子路,魯國人;弟子漆雕開,字子開,魯國人;弟子閔損,字子騫,魯國人。
公元前535年,孔母顏徵在卒。
公元前533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為妻。
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據傳此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於孔子,故給其子起名為鯉,字伯魚。是年孔子開始為委吏,管理倉庫。
公元前525年,孔子向朝魯的郯子詢問郯國古代官製。孔子開辦私人學校當在此前後。
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521年,有弟子顏回、冉雍、冉求、商瞿、巫馬施、高柴、宓不齊、端木賜。
公元前518年,與南宮敬叔問禮於老子,問樂於萇弘。
公元前517年,孔子到了齊國。
公元前516年,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得到齊景公的賞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癡,三月不知肉味。
公元前515年,孔子由齊返魯。
公元前514年,晉魏獻子執政,舉賢才不論親疏。孔子認為這是義舉,說:“近不失親,遠不失舉,可謂義矣。”
公元前513年,晉冬天鑄刑鼎,孔子說“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公元前512年,經過幾十年的磨煉,對人生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故自說“四十而不惑”。有弟子澹台滅明。
公元前511年至公元前505年,有弟子陳亢、公西赤、卜商、言偃、曾參、顏幸。
公元前504年,不仕,退而修《詩》、《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
公元前501年,孔子為中都宰,卓有政績。有弟子冉儒、曹桖、伯虔、顏高、叔仲會。
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98年,孔子為魯司寇,魯國大治。有弟子公孫龍。
公元前497年,孔子離開魯國到了衛國。十月,孔子受讒言之害,離開衛國前往陳國。路經匡地,被圍困。後經蒲地,遇公叔氏叛衛,孔子與弟子又被圍困。後又返回衛都。
公元前496年,孔子在衛國被衛靈公夫人南子召見。
公元前493年至公元前484年,孔子在魯、衛、鄭、陳、蔡、楚。
公元前479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