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華一邊走著找著這個128號,一邊在腦海中總結出了對於娛樂圈,對於金錢,對於人生的這麼多深刻的思考。
看來一個能夠做出卓越成就的人不在於他的出身有多好,起點有多高,是否有高學曆,而在於他是不是一直不停地在思考。隻有那些不隨大流,意識清醒,意誌堅定,特立獨行的人,最終才會成為引領時代,決定曆史發展走向,改天換地的英雄人物。
既然出來了,就不能一點成果也不帶回去,就這麼空著手回去吧,這128號都敲下試試,蘇俊華沿街走了半天摁了兩個門牌號上寫的128號的門鈴,那中年婦女是這個名叫依依的女生的保姆,出來開門的應該不是司機就是保姆吧,可能還會是保鏢,可是蘇俊華沒有見到自己見過的麵孔。
第一個出來開門的是一個穿著很樸素的老太太,瞪著疑惑的眼神望著蘇俊華問:“小夥子,請問你找誰?”
蘇俊華問:“請問這是依依家嗎?”
“什麼一一,二二,我不認得,我家就兩個孫女,一個叫珊珊,一個叫思思。”
蘇俊華以為這老太太是這別墅主人家請的照看孩子的保姆,笑道:“你家主人的孩子是不是個子高高的,在藝術學院上學,腿受傷了,我是來給她治療腿傷的醫生。”
“小夥子,我不懂你在說什麼,這房子是我家拆遷補償來的,我兩個孫女一個上初中,一個還在上小學呢,他們年紀都還小,你可不要打她們的主意。”
原來這戶人家是個拆遷富。看來努力奮鬥不如占的位置好。像我們這種生在偏遠山鄉的人是永遠成不了拆遷富的。
很多時候人的生活狀態是一出生就分出高低了。
摁第二戶門牌號是128號的人家的門鈴,人家主人壓根就不開門,通過門口的監控係統看到是根本不認識的人前來拜訪,一口就回絕道,你找錯地方了,這裏沒你要找的人。這聲音自然是從安裝在門上的喇叭裏傳出來的,可見這人與人之間因為身份地位財富的差異,在這都市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疏遠冷冰。
不像是在農村,比如鳳凰村,全村三百多戶人家,一千多口人,可以隨便去村民家裏串門,人與人之間沒有這麼生分。因此蘇俊華覺得這城裏的生活也並不是盡善盡美。
最後一棟標上128號的別墅位置相對偏僻,看門的是一位短頭發,染成灰白色,嘴巴周圍留著一圈黑色短胡須的男子。二話沒說就先對蘇俊華進行一番搜身。
問蘇俊華道:“手裏拿著的這一包是什麼?”
“紮針灸的銀針啊,請問依依小姐是住這裏嗎?我是來給她治療腿傷的醫生。”
男子疑惑地又上下打量了蘇俊華一番,說道:“請跟我來。”
蘇俊華心中竊喜,看來終於找對地方了。
哪知這名男子把蘇俊華領進一個房間,屋子裏兩名身材魁梧的壯漢在胡須男的眼神示意下突然走過來朝著蘇俊華的肚子就是幾記重拳,蘇俊華完全搞不清什麼狀況,佯裝很痛苦的樣子捂著肚子倒在地上:“幾位大哥,我應邀來這裏給一位叫依依的小姐治病,你,你們就是這樣子對待客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