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停在門口,蘇俊華按捺不住好奇就跑中醫藥研究所裏去一探究竟。這蘇俊華是個醫癡,對趙靜雅爺爺早已仰慕已久,因此借此機會恰好可以和老人家探討探討,切磋切磋。
這趙靜雅爺爺趙濟仁是湘南省知名的老中醫,七十多歲了,每天還在這中醫藥研究所裏親自坐鎮診療從四麵八方慕名而來的病人。
這趙濟仁外號“找一針”,也就是說他最擅長的是針灸,憑借一手獨到的趙氏祖傳針灸技藝,幫病人省去很多吃藥打針的痛苦,也省去很多沒必要的治療費,很多病來他這裏紮過針灸後要不痊愈,要麼得到極大的改善。但隨著年紀日漸增大,這趙爺爺雙手有些微微顫抖,這個針有時就有些拿捏不住,因此特別希望在他雙手完全不能握住銀針之前能夠找到一個人繼承他這祖傳絕學。
這趙氏針灸技藝是不傳外人的,因此趙爺爺特別期待他唯一的寶貝孫女趙靜雅能夠繼承他的衣缽,不至於讓趙氏針灸法失傳。
趙爺爺鶴發童顏,正全身貫注地在給一位病人紮針,由於雙手微微有些顫抖,一根針怎麼都紮不對準確的位置。
蘇俊華一見到針灸心就癢癢的,想也不想就說道:“爺爺,您都忙一整天了,太累了,這最後幾個病人讓我來幫你紮吧。”
趙爺爺抬頭一看,見是自己的寶貝孫女,愣了一愣,還是用一種不相信的眼神望著自己孫女:“雅雅,你不會是騙爺爺吧?爺爺早就想教你,可你一直都跟爺爺鬧情緒,說不學。”
“爺爺,我說不學是騙你的,其實我私底下偷偷地學,偷偷地堅持在練習,我已經練習了很多年呢,今天就讓爺爺檢驗一番,看我練的火候是否能讓爺爺您滿意。”
蘇俊華從趙爺爺手上接過銀針,以非常果斷嫻熟的手法給病人紮起針來,瞧得旁邊看著的趙爺爺不斷手捋著山羊胡,臉上露出慈祥而欣慰的笑容,不斷微微頷首表示肯定和滿意。
孫女的表現實在太令趙爺爺高興了。
蘇俊華把已經掛號的最後幾個病人治療完,趙爺爺拿出一塊毛巾遞了過來:“小雅,你真是爺爺的好孫女,咱們趙氏中醫藥終於後繼有人了,你看看,累得小臉上都是汗,快擦擦汗吧。”
因年紀大,怕工作量過大把身體累垮了,趙爺爺每天親自接待病人限五十人,因此要想趙爺爺親自看病就得掛號,每天才五十個名額,因此要找趙爺爺看個病可是很不容易,這掛號費雖然才象征性收五元,但要排上隊可是很難等啊,因此有人就倒賣這趙氏中醫藥研究所的專家號,一個五塊的號從幾百塊炒到上千塊,最高翻了一千倍,達到五千塊。趙爺爺想給病人減輕痛苦減輕經濟負擔的願望未能充分實現。
蘇俊華借趙靜雅的身體跟趙爺爺提出如何讓優秀的中醫藥及治療方法手段更好地惠及更多病人的問題,說道:“爺爺,咱們家的這個針灸好是好,但要掌握這個針灸技藝耗時太久,也比較困難,沒有這個天賦的人即使您願意教也學不會啊,這個中醫的理論簡單,但治療方法學習掌握起來就很很有難度,因此就不能被廣大醫務工作者快速掌握,限製了中醫的發展,因此中醫的影響力逐漸衰微就難以避免,被西醫超過了。如果能夠找到一種特別簡單,又特別好掌握的中醫治療方法,讓所有的人都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中醫研究成果帶他們的快樂和健康,那麼這個中醫才會重新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哈哈,哈哈,小雅,你分析得很深刻,很到位,真不愧是爺爺的乖孫女啊,其實爺爺也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你看爺爺每天從早工作到晚,一天也看不了幾個病人,把自己搞得很累不說,很多病人遠到而來看不成病隻能悻悻而去,因此爺爺早就想聽聽你們年輕的意見,看有什麼好思路金點子能夠解決這個中醫藥推廣的難題,爺爺老了,心再大也有些力不從心了,因此爺爺希望把這個重任交到你肩上。希望你不但把我們趙家的祖傳醫術發揚光大,更要把祖國的傳統醫術發揚光大。”趙爺爺語重心長地說道。
“爺爺,放心吧,我一定會的。”趙靜雅的變化簡直判若兩人,讓趙爺爺感到驚喜不已,同時也讓她家裏的人有些迷惑不解。
這大小姐怎麼脾氣變化這麼大?以前好像不是這個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