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正是時候(1 / 2)

拍完雞的生長環境,又采訪養殖戶代表,第一個采訪的是郭美媛,郭美媛號稱郭大嘴,能說會道,是村裏意見領袖,模樣兒也比較上鏡,可第一次當著鏡頭說話一時語塞,支吾了半天說不利索,蘇俊華就以自己的經驗鼓勵她道:

“美媛嫂,不要緊張,你忘記跟前站著攝像師,就像平常你在村裏那樣說話,想到啥就說啥,節目組拍的是素材,回去後還會剪輯的,你說得不好的地方會剪掉不會在節目中播出的。”

郭美媛頓頓嗓子就說:“當著全國觀眾的麵,在這裏我得感謝一個人,那就是華仔,若不是華仔大公無私,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帶領全村人養殖這個壯雞,我們也不可能脫貧致富,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啊。”

郭美媛想著要把閨女嫁給蘇俊華,肯定得在電視上好好誇誇他啊。何況這是鐵錚錚的事實,王寶山把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讓她看不下去。

“美媛,你要誇也不能隻誇華仔啊,老支書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奔小康,人都病倒住院了,老支書難道就沒一點功勞啊?老支書才是我們鳳凰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最大功臣呢。”

王建華跟他老婆唱起了反調。王建華見老婆郭美媛左一個華仔,右一個華仔的誇蘇俊華誇得好不親熱,心裏就嫉妒得要命,我可是你老公呢。

“這位大哥,現在沒采訪你,請你不要插話。”編導提醒王建華道。

外景記者阮冰就主動引導郭美媛:“大姐,你養這平溪壯雞一年下來收益如何?”

郭美媛就說:“一年養兩批雞六千隻能賺個二三十萬吧。”

“那收益不錯啊,這壯雞在市場上的行情怎麼樣?愁不愁賣呢?”

“一點都不愁賣,因為這個壯雞的養殖規模還不是很大,搶手得很,都是各地的經銷商上門收購的,好多外地的老板拿著錢還買不到呢。

我們這雞得養上大半年,也就是180天左右出欄,吃得好喝得好,一隻雞的飼養成本在一百五六十塊,養個半年能長到六七斤一斤,市場銷售在二百多塊一隻吧,一隻雞的純利潤能有個四五十塊吧。”

“一隻雞就得投入一百五六十塊,那大姐你養六千隻雞這投入成本差不多就得上百萬了。看來養殖這個雞的成本和門檻可不低啊。”阮記者感慨道。

“我們是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公司提供技術支持,提供雞苗,提供飼料,負責銷售,我們隻需要投入一點人工呢,因此沒什麼壓力啊。”

“那大姐,這閹雞閹的是公雞還是母雞啊?你會不會閹這個雞呢?”

“公雞母雞都可以閹割,不過我們閹的都是公雞,因為母雞有些養雞場養著下蛋用,而公雞仔因為不會下蛋,售價要比母雞仔便宜很多,這個閹雞的技術就華仔會,我們村裏好些人想學但還沒學會。”

郭美媛采訪完,自然過渡到拍攝這個閹雞過程了,蘇俊華做為閹雞師就要上場了。

蘇俊華早已準備好閹雞的工具,做為一名十七八年從業經曆的資深閹雞師,沒錯蘇俊華才二十多歲,就有十七八年的閹雞從業經曆了,因此這技藝早已臻於化境,別的閹雞師傅閹雞時要把雞捆綁在桌子上,打麻藥,但蘇俊華根本不需要這些,直接在雞身上拍幾下,雞就睡著了,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身上兩顆寶貝就飛出體外了。縫合好傷口,再輕輕一拍,那雞就醒來了,在地上跑著,撲棱著翅膀啄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