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種人雞混居,散養的模式肯定是不行了,大家看看,今年全村才養四十來萬隻雞,整個村子就雞糞遍地,到處都臭烘烘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家覺得舒服開心嗎?
這雞養多了,雞糞不能及時得到集中清理和處理,久而久之,蚊蟲滋生,嚴重影響到全體村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現在國家又頒布了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對養殖業產生的汙染進行嚴格管製,這種犧牲環境,犧牲村民健康的GDP,我們寧可不要。
不是我不然大家繼續在村裏養雞,而是國家又嚴厲的環保法,是國家不允許有這種汙染嚴重低端的養殖業存在了。
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如果我們不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還用傳統的老思想來搞養殖業,那麼等到國家來查封的時候,我們哭都沒得眼淚呢。”
聽蘇俊華這麼一說,眾人都覺得很是在理,可保護了環境,這老百姓找不到生計,沒飯吃了,也不行啊,因此這一對矛盾還真的不好解決。
“華仔,那你說說咱們究竟要怎麼做,讓我們既能養雞,又不觸犯國家的環保法,既賺到錢,村裏麵的環境衛生還能保持好,有錢又能生活在幹淨舒適的環境當中,誰還不樂意呢?我們當然巴不得這樣呢。”
“我的意思呢,是讓大家在村裏最多再讓半年雞,但這個規模不能擴張過大,而且得統一執行公司的計劃,不能一窩蜂集中養殖,集中上市,得分批養殖,有計劃安排上市,這樣子就能維護市場價格的堅挺,維護好咱們這個平溪壯雞的品牌形象。
然後呢,各家各戶都可以入股做股東,咱們到鎮上去找個寬敞的場地,建一家大型的現代化養雞場,由公司統一科學管理,進行集約化養殖,可以節省不少養殖成本。
這個雞糞也可以集中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用來生產有機肥,種植有機瓜果蔬菜,變廢為寶。
村裏的一些閑散勞動力平時可以到養殖場打工掙一份工資收入,年底各家各戶就按投資股份比例進行分紅,這樣子做是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升級版,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潮流。”
蘇俊華能夠說出這麼有水準的話,見解還真不是一般的深刻,說不定農業部長環保部長聽到這席話都會豎起大拇指讚賞有加吧。
這個模式若是實踐成功了,那推廣至全國,可定會給整個華夏國的養殖業帶來革命性的根本性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任何一個新的經營模式出來都不是為人所理解的,很多人不但理解不了,不會支持,還會對新鮮事情一番諷刺挖苦,恨不得把它消滅在萌芽狀態。
王寶山就是這樣一個人,還不是唯一的一個,雖然付出不少學費,鳳凰村的村民接受了深刻的教育,但思想觀念要一下子都能向著蘇俊華看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