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傑擁有的這間中醫館寶芝堂在達沃市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了,若是在國內絕對算得上是正兒八經的老字號了。一家企業也好,一間醫館也罷,能夠存續上百年曆史都是十分不簡單的,證明其有獨特的產品或服務是別人學不來也模仿不來的,因此才會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人類曆史上能夠生存上百年的企業還真是少之又少,曾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企業生命不超過三年,由此可見創業要想獲得成功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注冊一個企業容易,現在國家實現了多證合一,無需注冊資本金也可以注冊一家企業,但是要想把企業經營起來,做大做強還真不是件吹吹牛皮就能幹成的事兒。
蘇俊華在國內的時候,就在自己的鄉村診所裏,曾輕輕鬆鬆創下一天十五六萬的收入,兌換成菲律賓比索那就是一百多萬。不過雖然是在鄉村診所,但那時一傳十十傳百,尤其是在華夏國內微信的用戶幾乎遍及所有智能手機用戶,誰沒有幾個微信群,相互在群裏那麼一轉化,他的鄉村神醫之名沒幾天就傳播開了,那些因為各種疑難雜症在正規醫院久治不愈的患者紛紛從四麵八方慕名而來,因此一天收到十幾萬診療費,從早累到晚,連飯都顧不上吃一口,這也沒啥好稀奇的呀。
蘇俊華雖然在湘南省平溪縣一帶享有鄉村神醫的美譽,但是他的威名也僅限於這一帶而已,在菲律賓誰認識他呢?如果他冒然在路邊擺個地攤,給個十天半月他有可能站住腳跟,把自己神醫的威名在異國他鄉樹立起來,但這種做法實在太慢太笨了。他就想著快點掙一筆錢出來安頓一下柯睿思母女倆的生活,明天就趕回華夏國去,哪裏有這麼多時間耽擱?
因此蘇俊華必須另辟蹊徑,借雞下蛋,借勢發財,所以他才讓柯睿思母女幫他上街找中醫館。
柯睿思母女在達沃當裏生活多年,寶芝堂在當地是名氣最盛,口碑最好的中醫館,其實不用怎麼費力氣就找到了。
若是蘇俊華自己瞎貓抓死耗子上街亂逛不一定能找到這裏來。
所以說蘇俊華雖然沒讀多少書,不過做事情的條理還是蠻清晰的,眼光也十分的獨到,他選擇李杏傑這間曆史悠久的中醫館,先以精湛的醫術折服他,取得他的認可與支持,借他寶芝堂這塊金字招牌,既不擔心客源問題,也不會掉自己神醫的身價。
蘇俊華說:“李大哥,能在異國他鄉結識你這位杏林前輩蘇某人實在三生有幸。”
“哪裏,哪裏?真是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英雄出少年啊,咱倆能有緣在此刻相見我想一定是上帝的安排,咱們客套話也不必多說了,蘇先生若不嫌棄,今日你我即可行拜師之禮。”
蘇俊華一聽李杏傑要收他為徒,心裏就想趙靜雅爺爺趙濟仁老先生是湘南省數一數二的老中醫,不過他傳給他的那些治病方法和祖傳秘方他腦袋裏裝著的《華佗醫經》裏全都有,而且治療很多疾病,趙老先生開的藥方有些繁雜,要找齊這麼多味中藥不容易,而且增加病人的治療負擔,藥材品種多了,有些品種的藥材十分昂貴,因此很多病人根本承擔不起這個高昂的治療費用。
但蘇俊華腦袋裏裝著的《華佗醫經》給出的藥方十分的簡潔明了,化繁為簡,能一味藥治好的病絕不使用兩味藥,能使用便宜的常見的易得的藥材絕不用那些稀罕的難得一見的珍貴藥材。
當然蘇俊華有隨身農場,即使要用到珍貴的藥材,他自己也可以種出來,根本不用花很多錢去購買,或者去深山老林裏尋找采挖,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影響生態平衡。
蘇俊華心裏對李杏傑家傳的醫術是不怎麼感興趣的,認為他現在隻要有一本《華佗醫經》裝在腦袋裏足可以對付一切疑難雜症,根本用不著再浪費時間精力跟李杏傑學習一些重複的,甚至還遠不如他的技能和藥方。
因此蘇俊華婉拒了李杏傑的一番好意:“李大哥,謝謝你對我的賞識,不過拜師可是個大事情,我不敢冒然答應,我得回去問問我爺爺看他同不同意我學外家的醫術。”
“尊重長輩的意見是對的,不過學習醫術的目的不是光宗耀祖,發家致富,而是懸壺濟世,治病救人,隻要能有效治愈疾病,幫病人減輕痛苦,我們醫者就不應該局限於你家我家,應該相互取長補短,博采眾家之長。
我們李氏祖祖輩輩幾代人鑽研華夏傳統與醫學,積累修正了幾個獨特的秘方,這些方子如果不找一個人品和醫術兼備的青年才俊繼承下去,落入不良人之手或因此失傳,不僅是我們李家的遺憾,也是整個華夏醫學界的重大損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