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2 / 3)

明智軒大喜,也顧不得地上已經沒用的法陣上的羊血是否會髒了鞋襪,和自己的父親一起攙扶著明睿德回了臥室,而這院子裏遍地狼藉的一切,自然有用人 來收拾。

“屍降的問題完全解決了?”等旺達釋比休息了一陣,我們幾人來到會客廳坐下,我開口問。雖然知道這不過是句廢話,不過還是想要再確認一下。

“屍降雖然麻煩,不過有屍鬼婆婆的方法,還是萬無一失的。”旺達釋比有些虛弱地說。不過這也難怪,他這次做法事的動靜,可比當年我十二歲時封印我體內金沙血脈的力量時大多了,估計自身消耗的元氣也著實不小。

“屍鬼婆婆在那封信中提到的,恐怕不隻是解決屍降的方法吧?”敖雨澤問出了我心中藏了好幾個小時的疑問,我看著旺達釋比,等待他的回答。

旺達釋比沉默了片刻,最後說道:“那上麵還提到一個地名,如果屍鬼婆婆的推斷沒有錯的話,我失蹤的外孫女小葉子,很有可能在那個地方。”

“什麼地方?”果然如此,我精神一振,問道。

這一次旺達釋比的回答就沒有那麼痛快,過了好一陣,才十分艱難地吐出幾個字:“雷鳴穀!”

“雷鳴穀?”這是一個十分尋常的名字,全國叫這個名字的山穀,隻怕沒有二十,也不下十個。

隨即我注意到不僅僅是旺達釋比臉色凝重,就連一旁坐著的秦峰,臉色也忽地一變。

“你知道這個地方?”我扭頭問他。

“當然知道,其實我們前幾天回長壽村的時候,離雷鳴穀就已經不遠了。”秦峰苦笑著說。

“這個地方有什麼奇怪的嗎?”我不解地問,如果真的隻是個普通的山穀,旺達釋比和秦峰不應該都如此失態才對。

“表麵看上去,雷鳴穀如同它的名字一樣,一年四季都多雷暴現象,甚至是大晴天的,也會突然響起一聲炸雷。並且,這個地方的電磁現象十分混亂,不僅沒有辦法使用指南針等工具,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都容易失靈,手電筒充滿電的電池有時候會在一瞬間突然完全放電……”秦峰臉色古怪地說。

“這地方倒是有點意思,不過,貌似以前在《走近科學》還是其他什麼科普欄目中聽說過,貌似最後專家的解釋是當地的礦物中含有大量磁性元素,所以才會有指南針和電子設備失靈的現象。”

我摸著下巴,說出這個解釋,不料旺達釋比和秦峰卻同時搖頭說沒有這麼簡單。

“這個地方我也似乎在某份資料中看到過,上麵還說這個地方不僅人進去後出不來,就連飛鳥也會迷路,因為許多鳥類都是靠大腦中某種感應磁場的器官來定位的,而這個山穀磁場異常的程度,甚至能夠影響到生物。”敖雨澤在一旁補充道。

“我想屍鬼婆婆不會無緣無故地提到這個地方,除了這些外,會不會是它的所在關係到什麼和金沙文明有關的秘密?”我推測道。

“金沙王朝的發源,和古羌族有著莫大的聯係,可是四川的羌族更多是分布在阿壩的汶川、茂縣、理縣和綿陽的北川等地,像黑水、鬆潘等縣雖然也有零星的羌族散居,數量卻並不多,長壽村和它附近的雷鳴穀都在黑水縣境內,黑水縣主要人口為藏族,羌族人口隻占總人口的千分之七,要說在幾千年前和金沙文明有什麼聯係,未免有些牽強。”敖雨澤皺眉說道。我們在座的人中,除了旺達釋比就數她對金沙文明的研究最深刻,畢竟這麼些年來她一直在和與金沙文明有關的神秘事件打交道,聽她這麼一說,也未嚐沒有道理。

“我覺得這事還是要問問旺達釋比吧,畢竟他老人家才是正宗的羌人。”我轉過頭看著旺達釋比說。

旺達點點頭,說道:“雖然黑水的羌人並不多,但是也是羌族最原始的聚居地之一,而且這些羌人之所以會留在以藏人為主的黑水,其實真要說起來,也是和雷鳴穀有關。”

我們不禁大為吃驚,這些東西在公開的資料中都沒有任何記載。而且羌族隻有語言,沒有文字,整個民族的曆史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釋比口耳相傳,如果不是旺達這樣資深的釋比傳人,恐怕這個消息一般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知。

“到底古羌族在黑水縣的雷鳴穀留下了什麼,為什麼說會和古蜀以及金沙文明扯上關係?”

“你們應該知道古蜀王國最後一任帝王,也就是俗稱‘開明’王朝的鱉靈帝 吧?”旺達釋比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當然知道,就是小康祖上杜宇王朝的下一任鱉靈王朝嘛,鱉靈又被稱為‘叢帝’。小康,他和你家老祖宗可是有爭帝滅國之恨喲?”敖雨澤笑著調侃說。

自從她得知我身上的金沙血脈很可能和杜宇王朝有關,就時不時地調侃一下 我祖上莫名其妙失去古蜀國王位的事情,偶爾還會戲稱我為“落難王子”,對此我是半點辦法也沒有,隻能翻翻白眼。

“因為當時的古蜀國,是由羌人和當地的部落共同治理的,而鱉靈雖然是荊人(今湖北、湖南),但這裏的‘荊’隻是指地域,他的民族依然是羌族。此人善於治水,曾治理了當年蜀地的大洪水,在四川的地位和大禹差不多。由鱉靈建立的開明王朝,是古蜀時期最後一個王朝,共曆時三百多年,說起來是古蜀時期最後的輝煌了。”敖雨澤見我沒有回答,繼續說道。

我這才對這個問題正視起來,杜宇禪讓王位給善於治水的丞相鱉靈的傳說,在四川地區廣為流傳,後來鱉靈王朝在戰國時被秦人覆滅,杜宇有感於自己的王朝被滅,最後因傷感過度化為杜鵑,日夜啼血,留下了“杜鵑泣血”的成語。

真要說起來,如果雷鳴穀和鱉靈王朝有關,那麼的確是和金沙文明聯係起來了,就是不知道這種聯係是表現在什麼地方。

“你們應該知道,古蜀國的第一個王朝,叫作‘蠶叢’,可為什麼第一任國王沒有被稱為‘叢帝’,反而是最後的鱉靈有了這個稱謂?”旺達釋比突然問道。

“古蜀時期的傳說其實並不多,很多曆史記載都遺失了,或者說很多記載都 是用巴蜀圖語寫成的,根本就無法解讀。不過關於叢帝,我記得還有一種說法, 說的是叢帝是上古時期薑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炎帝或者烈山氏,一說即神 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叢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薑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 號叢帝。後來在阪泉之戰中,叢帝被黃帝戰敗,叢帝(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 並,組成華夏族,也是今天炎黃子孫說法的來源。當然,這裏的叢帝和鱉靈應該 沒什麼關係,畢竟時間相隔了兩千年的樣子。”敖雨澤回憶了一下說道。

“但叢帝姓薑,這一點大致可以確認,而薑姓,本來就是來源於古羌族,因此史學家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和黃帝同時代的古蜀國首個帝王‘蠶叢’,很有可能就是真正的叢帝,也就是後來的炎帝。至於同樣是羌人的鱉靈為什麼在兩千年後也自號‘叢帝’,隻怕還是往臉上貼金的可能居多。”旺達釋比微笑著說。

“你不會是想說,雷鳴穀的所在,和真正的‘叢帝’,也就是曆史上說的炎帝有關吧?”我終於明白過來旺達釋比要表達的是什麼了,不由得感覺這個老人腦洞大開之下,比一般人的聯想還要豐富。

“不僅僅是有關,如果羌族釋比口耳相傳的傳說沒有錯,那裏很可能是叢 帝,也就是炎帝死後埋葬之所。”旺達釋比語出驚人。

“叢帝”作為中華民族和黃帝並列的人文始祖之一,其死後陵寢的所在一直就是被史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一說是葬於“長沙茶鄉之尾”,即現在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還有說法是位於寶雞市渭濱區神龍鎮境內的常羊山之上,因為炎帝就出生在寶雞境內的薑水之岸。

雖然還有其他不同地域的傳說,可是不管哪一種傳說,其實都和四川的黑水搭不上邊,如果這個說法真的成立,那麼隻能是如旺達釋比所言,曆史上的炎帝和建立古蜀國的蠶叢是同一個人,或者至少是同一個名為“蠶叢”的部落的人,隻是出生時間略有先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