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已經躲到地窖裏去了。
第二天才知道是雲州軍殺過來了。
然後,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七王和三王開始爆發了正麵的衝突。
這麼大的動靜,朝廷就算是真的想要裝聾作啞也不可能。
可是,偏偏的,這兩位王爺都還有自己的說辭。
三王爺說是發現了七王爺有異動,懷疑他會對皇上不利。
七王爺說是發現了三王爺調兵遣將,疑似要宮變。
公說公有理,婆說理更多。
眼下的情況分明就不再是皇上能夠掌握的了。
如今齊國的百姓們都緊張起來,同時心裏也在責怪皇上的懦弱。
連兩個兒子都鎮不住。
可是這麼想又有什麼辦法,隻能眼睜睜地看著。
誰不知道,如今齊國上下的軍隊都被兩個皇子把控著,皇上手裏能夠動的人並不多。
又有人在暗處懷疑,或許是皇上對這兩個兒子都失望了,此時幹脆就看著兩個兒子相鬥。
到時候皇上再撿個漏,這個朝堂也就安穩了。
對於這種說法,便有人表示不讚同了,如今皇上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隻有這兩個兒子了,若是兩個兒子同時折了進去,到時候這天下可怎麼辦了。
也不知道是誰將池燁拉了出來,一直以來他是皇上之子的傳言就沒有停歇過。
而且皇上對池燁的重視也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誰就能夠保證,皇上的心裏真的沒有其他的想法呢?
這樣一說,倒是又有些站穩了腳跟了。
不過不管怎麼樣,結果如何對於底層的老百姓來說都不是太重要。
最重要的是,怎麼度過這個過程。
因為這件事情,朝堂上也是一片慌亂,皇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而此時的齊崇煒卻是不再上朝了,帶著兵便站在了京城的城牆上。
說的話,很大氣,那就是要防止齊崇炴進攻京城,他作為齊國的王爺,有責任保護國家的安全。
朝堂上的大臣其實還能有什麼話說,就算是皇上召集了,也是君臣相對沉默。
池燁對這個不感興趣,去了兩天之後,幹脆就不去了。
他這麼一帶頭,早朝慢慢的都沒有人去上了。
整個京城,或者說整個齊國,都陷入了一種奇怪的氣氛當中。
那就是僵持。
三王爺的軍隊和七王爺的軍隊在僵持,同時朝堂上也在僵持著。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提到了一句——北涼王!
北涼王擁有精銳的兵馬,雖然駐紮在西北,但是此時國家危機,將北涼王召集過來也無可厚非。
最重要的是,北涼不是三王爺和七王爺任何一派的勢力。
這樣的提議倒是讓皇上有些心動。
隻是,聖旨都還沒有寫完,就傳來北涼叛亂的消息。
這一下,無疑是一道驚雷劈在了眾人的頭頂上。
北涼這一次是真的打算要撕破臉皮了啊!他這一腳摻入進來,整個齊國就真的要亂了。
不少人已經開始想要怎麼樣保住一家老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