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大勢已成,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楚國就吞並了晉國、趙國、衛國、燕國、周國等五國。如此武功震爍古今,威懾天下剩餘五國。麵對楚國大勢,殘存五國提心吊膽,最後迫於楚國威勢,終於結成了五國攻守同盟,與如今的鋒芒畢露的楚國分庭抗禮。
而就在和五國同盟達成協議之後,令楚皇十分憂心的龍印殺神突然消失,沒有人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就像沒有人知道他從什麼地方來。他的出現是那麼的突然,他的消失也是同樣的詭異。時間持續了半年,在龍印殺神消失的時間裏,楚國的強大攻勢終於止住,在那五國同盟的聯合抵禦下,總算是止住了楚國侵略吞噬的步伐。
楚國與五國同盟以秦嶺、楚河為界限,大小戰役連續不斷。但是雙方各有勝負,始終都沒有決定性的戰役發生。戰事膠著,楚國雖然竭盡全力,但是吳國同盟似乎打成一致,五國兵力進行了統一調配,竟是堪堪擋住了楚國的步伐。
又一年,秦嶺以北,戰事再起,雙方投入兵力近千萬,戰役總共持續三個月。雙方大軍死傷無數,血流成河,屍堆如山。楚國與五國同盟,還消耗無數人力物力之後,在戰事六個月之後,開始了長達半年的談判。最終雙方各退一步,以秦嶺與楚河為界限,各自兵退五十裏,不可再輕啟戰事。
兩年之後,大陸一片祥和,本已國泰民安,兩大勢力更是相安無事。但是在秦嶺之中,發現了遠古皇朝遺跡,兩方勢力再度緊張起來。
無數探險者湧入秦嶺,想要尋找遠古皇朝遺跡。但是秦嶺恍如上古魔獸,進去的人再也沒有出來過。於是,楚國和五國同盟相互猜忌,由民變引發兵變,兩方戰事一觸即發。
又一月過去之後,兩國探險者針鋒先對,於秦嶺下方兵戎相見。兩國駐兵得知此事,分別前往秦嶺占壓。但是兩方兵士相互仇視,宿仇早已深入心底,但礙於兩方簽署的跳躍,一直都是相安無事。而在此次事件中,紛紛偏袒本國冒險者,最後終於演變成了兩方軍兵相見。
事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的嚴重了起來,爭鬥不斷生機,演變成雙放的軍事對峙。又過一月之後,楚國以士兵失蹤為由,帶兵進入五國同盟駐地,戰爭終於再一次打響。楚國強勢,邊境駐軍二十萬大軍長驅直入,打入了五國同盟中的鄭國,等五國同盟反應過來之時,鄭國已經失去近半土地。
五國同盟再次聯合,但是兵員調配卻處處受限,比楚國的統一調配要滿上許多。等大軍趕來隻是,鄭國國都已經陷落。鄭國皇主慘遭滅族。一時之間,剩餘四國人人自危,建立了一條橫貫四國的統一防線。
時隔兩年之後,楚國經過休養生息,已經緩解了當初吞並五國的壓力,此時兵員、物資極其充足,竟是沒有給予剩餘四國任何機會。數百萬大軍分別攻打四國,令四國自顧不暇,沒有絲毫餘力幫助他人。但是,四國頑強異常,這一次的戰爭足足打了一年之久,但終究是難以抵擋楚國的虎狼之師,堅持到最後的葉國也難逃厄運,在楚軍衛城三個月之後,城破而降。
至此,十一國紛爭不斷的年代終於成為了過去,此時的大陸之上隻有一個國家,那就是笑到了最後的楚元國。而此時的楚元國,正式更名為大楚皇朝。楚皇在登基大殿後,被稱為楚皇帝。但在半年後,楚皇帝在遍尋不著龍印殺神之後,在抑鬱之中魂歸天國。
楚皇帝雖然一統大陸,完成了江山一統的為業,但是卻算是抱憾而終。龍印,擁有十八方,但是在大楚皇朝,卻隻有其中的十四方龍印。楚皇帝之所以尋找龍印殺神,一是因為在龍印殺神的手中,還有著四方令楚皇帝夢寐以求的龍印。第二是因為龍印殺神的威名,讓楚皇帝始終是惶惶不安。
雖然龍印殺神消失了,但是卻不知道他是死是活。楚皇帝總是覺得在一個不知道的地方,有著那麼一雙充滿了殺機的眼睛,在緊緊的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會向他此處手中的劍,將他這位楚皇帝殺掉,奪走好不容易才收集起來的龍印。
可是整片江山,都已經成為楚氏的江山,但投入了不知道多少的人力物力,始終都不曾找到那位令所有龍印執掌者都心生畏懼的龍印殺神。有很多人都說,龍印殺神可能已經死了,但是楚皇帝卻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的直覺中,那個強殺而神秘的龍印殺神非但沒有死,反而覺得當龍印殺神再次出現的時候將會更加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