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見蕭靳說的那麼堅決,知道說什麼都沒有用的,隻得做苦瓜臉,很是無奈的搖搖頭。
“徐秋平,你文學功底紮實,你寫了沒有?”蕭靳看向徐秋平,問道。
徐秋平苦笑著推了下眼鏡,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你又不是個娘們,別吞吞吐吐的,拿出點男子漢的氣概了,你就知道告訴我,你回去寫了沒寫?”蕭靳看著徐秋平的表情,忍不住笑罵了一聲,問道。
“寫了!”徐秋平尷尬的笑道:“可是我感覺寫的不是很好……”
“寫出來了,不管寫的好不好,這都是對自身文學功底的一種鍛煉,把你寫好的《求學》拿上來,我幫你看看到底寫的如何!”蕭靳覺得很慶幸徐秋平寫了,要是以徐秋平這樣的學生都寫不出來,那現如今的教育製度未免顯得太可悲了。
徐秋平心情忐忑的拿著自己的筆記本走上了講台,遞給了蕭靳,蕭靳抓住他的筆記本,他還是不肯鬆開。
“撒手。”蕭靳笑罵道。
徐秋平極其尷尬的笑了笑,這才把手鬆開,旋即轉身回到了座位上安靜的坐著,一句話都不說,心情既有忐忑,又有些期待,忐忑自己寫的《求學》如何,期待蕭靳會給他怎樣的評價。
除此之外,徐秋平還想借著這次機會,好好看看蕭靳的文學功底到底到達了怎樣的一個境界,畢竟現在的老師可以做到博聞強記的很少,可以把古文詩詞玩的很溜的更是少之又少。
徐秋平一直很仰慕那些可以觸景生情,觸情生景的詩人,很希望自己可以跟那些曆史長河裏的詩人一般,張口便成詩,揮手便是一片好文章。
蕭靳拿著徐秋平寫的文言文快速的瀏覽了起來,嘴角的弧度微微上揚,看向台下的同學,舉了舉手裏的筆記本,道:“徐秋平同學寫的這篇《求學》,我看了一下,文筆很稚嫩,有幾處不得的地方,可是以他如今的年紀可以寫出這樣的一篇文章來,很是難得。我決定,考試的時候,我會在徐秋平的試卷上,多加上五分!”
“蕭老師,你給我們念念徐秋平寫的文章,順便當著我們的麵點評點評,我們也好跟他好好學習!”
“是啊,蕭老師,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下手去寫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徐秋平寫的文章中找到什麼靈感呢,老師,你就快給我們念念吧。”
……
眾意難卻,蕭靳不好拒絕同學們的要求,隻好征求徐秋平的意見,道:“徐秋平,這是你寫的,你願意跟同學們分享你所寫的文章嗎?”
“我願意。”因為徐秋平本人也想聽聽蕭靳是如何點評這篇文章的不得當的地方的,所以,就很爽快的就答應了下來。
“那行,今天我們先不學《勸說》了,我們就來學習學習,咱們徐秋平同學的初作《求學》這一篇文章,看看他是如何求學的。”
蕭靳微微一笑,拿著徐秋平的筆記本,從講台上走了下來,開始朗誦道:“求學。荀子有言:學不可以已。君廣學,積細流以為江河,積江河以為大海,君子學道,求德賢兼備者而習之……”
偶有停頓,便是文章的拗口,不流通之處,在這裏,蕭靳予以點評,點明文章修改的方向。
譬如“學無終,雖有才識,不可自詡高於天地”這句,蕭靳告訴徐秋平,這句話意義廣泛,指代不明,按照徐秋平的本意,應當改為“學無止境,雖有懷曠世才,卻不可恃才以傲物,以目不存人已”。
“古語有道是:三人必有其師。師者,懷以誠,虛以求之。學海無涯,求學者,應以苦作舟也!”
念完整篇徐秋平所寫的《求學》,蕭靳輕輕合上筆記本,放到了徐秋平的桌麵上,重新回到了講台上。
“我剛才朗誦完了徐秋平的《求學》,同時,我也及時給出了點評和修改的方案,總體而言,他的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明確的,就是勸告大家,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是你的老師,遇到你不會的問題,別人會的,你就應該虛心向他學習了。”蕭靳從總體上,再對徐秋平的《求學》做了點評。
“謝謝老師的點評!”徐秋平感激的說道。
“不用說謝字,這是身為老師應該做的事情,徐秋平,你的文學功底很紮實,繼續努力下去,你肯定可以成為一名國學大家的。”
蕭靳微微一笑,對其他的同學說道:“好了,徐秋平的文章,你們讓我念讓我評,我都一一照做了,那麼,我讓你們回去以後好好琢磨,寫出一篇你們的《求學》來。我相信你們有這個能力,不要急著否認自己,我的學生,不會有弱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