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寧小倩前世的二次元幻想(1 / 2)

從哪來,到哪去,為什麼!

陽光灑在獨孤山上的時候,牧羊村的孩子們翻滾著滾下山坡,牽頭的是一個皮膚白皙的目色幽藍的卷發男童,“我們再來一次怎麼樣?”男童回首對其他七八個孩子說。

這麽早就拋坡子也就是這山上孩子們最新的娛樂項目,燦爛的身影一個個如同寰球的翻滾伴隨的是一次次光的的折色盈滿整個山坡。

九州大地,萬物生長,欣欣向榮,目光所至的獨孤山留下的片片窪地就是牧羊村的水田,波光粼粼的水麵搖曳的是河田,不時有田鯉躍出水麵,好個平靜的村落好個淡淡的清晨。

牧羊村不大隻有幾十戶人家,一百零八口人,一百零八對於九州來說是一個幸福的數字,其實輪回也就從這時開始。

獨孤山是祁脈一支,“祁峰為首通南北,一劍禦風耀九州”,祁峰是一明教的聖地,2000年前,有一個書生,屢考科舉不中,鬱鬱無終獨自一人雪夜爬上祁峰欲就此了結此生,腳步踏在石之邊沿,俯視坤地,忽覺己之渺小,曠宇廣大,坐化頓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有日月,循環往複,這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就是一明,就是道。

本來一個書生悟了道,傳道就好,言善就好,修身就好,羽仙就好,但偏偏世界就是有惡就是障,障裏迷失就無我,無我就是魔,魔的生就是善的亡,為了世間亙古的善,悟道的人隻能奮起回擊,就有了武,武本來是止戈之術,止戈之術壯體練氣,奈何鬥爭對引發了進步,魔總是略強的,道也就必須更強來維護周天的平衡。不知不覺的有武道精進者在抗爭中居然洗淨鉛華,脫胎換骨,羽化成仙了。

一明教就是這麽發展的,不過事物發展並不是盡如人意的,開始的200年裏一明教秉承的就是吃齋、念經、化緣,繼續的吃齋、念經、化緣,反複的吃齋、念經、化緣,沒完沒了的吃齋、念經、化緣。生活本就這麽平淡的過,可是偏偏在第十三代出了一個叫牛爾的小道士,進門三年,初略的學了幾本經文,幾個手印,幾個劍招。忽的跑到師傅麵前請求下山“除魔衛道”,“除魔衛道?”“好吧,一切隨緣”師傅對他說。也許世間的一切的突破,革新就是在一群神經大條的人推動的。牛爾愣也似下山,居然就真的遇小魔殺小魔,遇大魔殺大魔,遇巨魔殺巨魔,居然一人一劍蕩平天下,成就了一代禦劍密宗—一明劍派。一個誤打誤撞出來的道家泰山北鬥,就此走上了輝煌的興起之路,這一輝煌就是1800年至今。

天邊的一抹紅雲飄過祁峰,將一個仙風道骨的背影在絕壁之上,“該開始了。。。。。。。。”

興盛的1800年間確實給一明一派積累了不少人氣,在世人口中就是禦劍仙流的泰山北鬥,老弱婦孺,世人皆知。一旦被選中能去岐峰修煉是一個家庭,一個村落乃至一個城府的無上榮光。“駕!”一群黝黑魁梧的漢子騎著剽悍的大宛駒飛也似的穿過街巷,為首的漢子馬背上還馱著一個三四歲的孩童,此孩童麵似銀盆目若朗星一眼瞟過便知是非常之人。

農曆七月十五,是一明一派每年新選的日子,新選顧名思義就是新選拔一些資質不錯,略有慧根的孩童進山,參加學習,如果有萬中無一的天分就可正式入駐一明門下繼續深造,再繼續更有幸運的得到上天眷顧的可以進入一明派支或可為支派弟子或一派之主,不過進入支派已經是萬萬人無一的機緣了。

“小竹,娘跟你說去山上要好好的幹活,多吃苦,肯吃苦才能掙到歲銀”一個肥胖的婦人回頭對一個胖嘟嘟的孩子說,“哦,娘知道了。人家孩子今天都是去參加新選的,我這也是去參加新選的麽?”“新選?咱參加什麼新選!不要忘了咱家九代都是夥夫,這次上山你是去幫廚得好好鍛煉手藝,將來回村開個館子,娶房媳婦給娘生個胖孫子就可以了,”“哦,好的。”“娘,咱家就是廚子麽,”“對就是廚子,做好廚子就是咱家的本分,廚子就是做好菜,能做好菜的廚子就是好廚子!”“做好菜,好廚子”“做好菜,好廚子”胖嘟嘟的孩子一路默念著,“好啦,記住了做好菜,真是好孩子!”婦人牽著孩子的手慢慢向岐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