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華的大軍迅速向著並州集結,終於在鮮卑軍隊擊潰並州守軍之前到達。
麵對五十萬之眾的秦軍,就是軻比能也不敢輕舉妄動,他隻是不解為何秦華會忽然多了這麼多的軍隊。
不過很快他就明白了原因。
張遼的使者前往了鮮卑大營,將中原發生的事情都告訴給了軻比能聽。
當他聽到秦華居然同時擊潰了袁紹和曹操之後也大為驚訝,雖然聽過秦華的事跡,但是沒想到他能做到這種地步。
隻是這樣還不足以讓軻比能退兵,這次發動三十萬大軍,鮮卑這邊的消耗也非常巨大,所以他提出要秦華予以補償才能退兵。
對於這種要求,張遼甚至都沒有請示秦華就直接拒絕了。
於是兩軍就開始對峙起來。
一邊迫於秦軍的人數,不敢輕舉妄動。一邊則是因為內部的軍隊還未整合完成,加上糧草不足,也不想妄起兵戈。
這種對峙一直持續到了興平八年的一月。
軻比能在探子調查完中原大戰的具體消息後,這才真正相信張遼的話。
知道自己占不到什麼便宜,他也就不在繼續消耗下去了,果斷的選擇了退兵。
於此同時,隨著經過一個冬季,河北的瘟疫也控製了下來,華佗親自率領太醫院的醫者前往河北。
自此秦華的內憂外患完全解除,他開始大力整頓內部,消化剛剛獲得地盤。
劉協在一月一日這下詔,改國號為建安,所以興平八年也就是建安元年。
秦華開始使用自己攝政王的權力,對軍政同時進行改革。
政務上,秦華決定廢除原來的三公九卿製,改用三省六部製。(三省六部在東漢已經有了雛形,所以改變並不算太突兀。)
三省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以及尚書省。
其中中書省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全國各大政令的簽發。
中書省設中書令一名,秦華原本屬意由賈詡擔任,但是賈詡再三推辭,最終還是由荀攸接任了這個位置。
中書令還有數名仆射輔助,由新加入的沮授、劉曄(官渡之戰中被秦華所俘)、田豫等齲任。
這倒是讓這些人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明明才剛剛加入,居然就能獲此高位。
門下省名義上屬於皇帝的直屬單位,不過現在就是秦華的直屬。
像是賈詡、郭嘉這些不願進中書的,都是歸於門下省。包括禁衛軍、夜鷹這些軍隊都歸門下省統領,不受六部中的兵部管理。
最後是尚書省就是指六部尚書。
六部分別是禮部、吏部、戶部、刑部、工部以及檢察部。
以此六部管理下大事物。
其中五部與後世的大體相同,唯有檢察部是秦華新增的,他的職責類似禦史台,但是管理的事物更多,不但監管各級官員,同時也管理民間的事物。
比如一些為禍鄉裏的惡霸,百姓敢怒不敢言的時候,檢察部在各地的分部就有義務檢舉這些人。
至於取消的兵部則是由另一個部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