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效率有點慢(2 / 2)

“嗯,蘇總監一個人要供稿,還要為報社未來發展做大局觀上的思考,本身就夠辛苦了,不能被傻逼打擾。”語罷,李河基就轉身進了辦公室。

其實領導與職員,最怕的就是知情不報,覺得這些事可以解決,然後醞釀成了大禍,當然事事都,也不行,事事都要老板解決,還給你發工資幹什麼?李河基雖然肩上沒有紋平佩奇,但也是踏入社會在職場摸爬滾打了好多年的社會人,自然是知道這個道理,懂得拿捏這個分寸。

事情的起因是這個壓子的,改組過去一個多月了,《夢溪談》在推理短篇的支撐下,飛速成長,就昨的數據,年訂已經破兩萬,半年訂更是由三萬五,也就是不考慮零售,就約定售出就破了五萬冊。

這一個多月來,零售有高有低,因為在這個時代,手上拿著一份報紙是真的很奇怪,所以蘇軒冕連載的推理短篇,好看時在蘇軒冕微博下留言的人多,評價好,那麼零售就會高一些,總體來每期發行量能夠達到十萬冊到十五萬冊,是完完全全達到了《新報》的水準,這真的是相當厲害。

從以前完全沒有人願意打廣告,連拉廣告都拉不到,到現在能夠挑選,絕對是長足進步。

當然如此缺點也暴露無遺,第一個就是夢溪談除了無限推理版塊,其餘內容就算是寫出花來讀者也不會看,基本上就是看完推理短篇就棄報,核心競爭力太單調。

去夢溪談官微下看看,其中留言最多的就是:“求報紙徹底改版啊,曆史什麼完全不感興趣啊,要看曆史我會自己買書看啊,強烈建議改成全部都是短篇,不夠看!”、“徹底改版+1”、“夢溪談上寫的曆史,還是挺有意思,但問題在於,曆史和完全不搭噶”、“改版+身份證號”……

沒有錯,都是建議夢溪談改版,最好全部都是連載短篇。

全部都連載短篇的報紙,還叫報紙?嚴格的,那是雜誌,其實李河基作為主編,看到這些留言思考了很久,認為做一本解密為主的雜誌更能夠發揮其效果。不過這件事太大,得當麵商量,李河基也就沒有。

從報紙轉為雜誌,其實一直在蘇軒冕的計劃之中,為什麼不直接轉成雜誌,其實也可以,但那和重新組建一個雜誌社也沒什麼區別了。既然一開始是報紙,那麼就先用報紙的這些設備、人員、以及渠道,待夢溪談累積了足夠的人氣,再調過去。

最重要的是,如此循序漸進的,能夠磨礪報社眾人的能力,當下社會要招聘員工不難,但要招聘用著順手,且合適的員工,還是有一定難度。

言歸正傳,《新史報》原本是山城曆史報紙頭把交椅,結果現在不僅連第一都丟了,還連第一的車尾燈都看不到了,這哪裏服氣?

所以要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