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薑書記,你說得太好了!”連喜說,“我今晚或明早就找他談,請你抓緊開黨委會,也好答複鮑老板。鮑老板投資的這些企業,我們還要積極支持,讓它繼續興旺下去。”他停停,眼睛盯著薑苗苗說,“薑書記,你心裏可要有數,到一定時候,我可不再當這個經理了,要當個比李開夫還要大的大董事長!”
“談何容易呀,連喜,”薑苗苗說,“等項目有影子了,才能做這個夢。”
連喜興奮了:“當然了,我已經有影子了。”
薑苗苗問:“真的,能不能說給我聽聽。”
“我是想把高場長的一篇小文章做成大文章。”連喜說,“局裏在光榮農場召開現場會時,高場長侃侃而談日本兒童因每天課間喝一杯豆奶粉而長高兩公分,日本人那個‘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的說法已經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證明著,而且卓有成效。日本人年均飲奶三百二十多公斤,美國人年均飲奶三百六十多公斤,加拿大人年均飲奶四百二十多公斤,而我們中國人年均飲奶僅二十八公斤,據有關科學家分析,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狀況,除其他因素,如生活環境、飲食水平提高以外,和用奶量逐漸增多有關,五十年代,我們的人均壽命隻有五十五歲,到了七十年代就達到六十周歲,八十年代就走到了六十五歲,現在已經是七十二歲,這不能不說和人均飲奶量的逐步提高有關。我準備學賈場長先從種水稻抓起那樣,先組織發展奶牛業,逐漸發展乳品業,建一個全國最大的乳品廠,讓我們北大荒奶業占領東北三省,占領全中國。”
“是條路子,”薑苗苗聽得有滋有味,接著說,“要是幹好了,說不定比北大荒大米加工廠還要有氣魄,還要有前途呢。”
連喜神采飛揚地說:“薑書記,北大荒號稱共和國的綠色搖籃,我們還有一千多萬畝荒原沒開發,這就是天然的大牧場啊,現在,北大倉是盛名全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應該稱為共和國綠奶基地了!”
“完全可以,”薑苗苗說,“連喜,你就大膽策劃吧,我支持你。”
“薑書記,”連喜說,“光你支持我不行……”
薑苗苗和連喜的交談已經打破了那種窘迫與尷尬,好像小穎和嘉嘉的事情根本就沒發生過似的,她一聽急著問:“你說還需要誰吧?”
“所需要的人都得靠你幫忙打圓場,”連喜說,“任何人都沒有你最合適。”
薑苗苗笑笑:“你說。”
連喜說:“一個是高場長,一個是小穎。”
薑苗苗問:“他們幫什麼忙?”
“小江南農場的土地資源潛力已經挖掘得差不多了,光榮農場原浸油廠改造的股份製企業已經起步,我想先依靠豆奶粉這個項目組織發展奶牛業,到一定規模時把奶牛業購置出來,建立一個以鮮奶和奶製品為主的廠子……”連喜說,“這就需要您幫忙,到時候,請高場長收下我。”
“那沒問題,”薑苗苗說,“可以做到。小穎幫你什麼忙?”
連喜說:“我要發展科學養奶牛,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小穎是研究農作物課題的,她肯定熟悉畜牧業科研界的情況,到時候,還得請她幫忙。”
“行,我來做工作。”薑苗苗聽到這兒,答到這兒,自然地引出了一個話題,“連喜,我現在關心的是你和嘉嘉的關係,什麼時候才能重歸於好呀。”
此時,薑苗苗心裏很微妙,她聽到有人議論,通過察言觀色,而且知道連喜和小穎也很少接觸了,但未必心裏就是這樣,一種曾有的意念又懸浮上心頭:連喜和嘉嘉像是很難生活下去了,那麼連喜能和小穎結合嗎……她想到這裏,又自責起來,我薑苗苗一貫堂堂正正,怎麼竟自私地想出這樣的問題來呢?嘉嘉仍在喜歡著連喜,她也喜歡連喜,包括高大喜……不,不能企盼或做工作實現這一步,隻能是做工作讓連喜與嘉嘉和好。她見連喜低下了頭,不說話了,又逼上一句:“我和老高已經做好小穎工作了。小穎都不計較了,你倆還計較什麼呢,我看,哪一天我要把賈書記和春霞,還有你爸和你王姨,加上我和老高集中到一起找你和嘉嘉,把話都說透說亮,看看你倆到底都想要幹什麼?!”
“薑書記,不用,我們已經都不是孩子了,會處理好的。”連喜抬起頭來瞧著薑苗苗說,“我回去就找李開夫談,要是和預想的一樣,我建議場黨委抓緊討論我們董事長的入黨問題。”
薑苗苗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