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靖難 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2 / 2)

朱厚煌與黃士龍說道:“你的注意不錯。”

其實這個注意不是黃士龍的,而是黃士龍新收下的一個謀士,不過謀士的功勞放在主家身上,也是常理。

“全賴殿下天威。”黃士龍說道:“如果不是殿下天威如此,也不會讓百姓懾服。”

朱厚煌知道,百姓懾服的不是他的天威,而不是他的兵威。不過,他不願意拆穿黃士龍的馬屁,說道:“我讓你準備的事情,都準備好了。”

“都準備好了,隻要殿下一聲令下,。十日之內,臣會讓殿下在天津外海。”黃士龍說道。

朱厚煌說道:“這一件事情關乎天下大計,一要準備的妥妥當當的,二是要保密,在孤下令之前,水師之中,隻能有你一個人知道。”

黃士龍說道:“臣牢記在心。”

朱厚煌一邊看著兩邊的百姓,一邊問道:“看過南京嗎?南京能不能下。”

“南京可取。”劉伯臣在黃士龍身後,跟隨著朱厚煌。

朱厚煌身邊的將領分為兩排,一排是跟著朱厚煌一並過來的,以俞大猷為首,另一排就是鎮江守軍,以黃士龍為首,劉伯臣的位置就在黃士龍之後。

“臣在南京城下轉了一圈,南京有兩個缺點,一是南京城太大了,南京由太祖所建,南京城,為南北長、東西窄,南北20裏,東西11裏多,周長67裏,南京城有13門,南3門,正門為正陽門;西5門;東1門;北4門。城牆用大石條奠基,完全用青磚包砌,大約有四丈左右。城牆依山帶水,盡占地利,十分堅固。北起獅子山,南到聚寶山,西擴石頭城,東盡鍾山之麓。南京的城牆牆基用條石鋪砌,大型城磚壘砌兩側外壁,中實雜土,唯有皇宮東、北兩側的城牆全部用磚實砌。城牆沿線共辟十三座城門,門上建有城樓,重要的城門設有甕城,其中聚寶門、通濟門、三山門是水陸交通要道,每門都設有三道甕城以加強防衛。

在這座城牆之外,又修築了一座長達50餘公裏的外郭城,把鍾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區都圍入郭內,並辟有外郭門十六座,從而形成保衛明皇宮的四道防禦線,即:外郭、都城、皇城、宮城。”

“如此規格海內僅此一家,可以說固若金湯。但是這樣的大城,需要的守軍數萬,沒有數萬大軍連守都無法守。”

“而南京城的第二缺點,就是南京士卒不精,以臣所看,南京城之中,老卒不過一兩萬,這都是能戰之輩,其他的都不過是濫竽充數,或許城中有所藏拙,不過,南京城如此之大,守軍薄弱卻是無疑的,殿下隻需猛攻一側,另外一側根本無法救援,如此則南京可克。”

劉伯臣興奮的說道。

守城的始終是人,而不是城,即便是城池再好,沒有合格的守城人員,還不如一座小城。

朱厚煌聽了也有一點興奮。

“殿下不要忘記戚大人所言。”俞大猷在朱厚煌身邊輕聲說道。

朱厚煌輕輕一搖頭說道:“不用擔心,孤不會動搖,隻是南京城畢竟是大明留都,不進攻一下,孤豈能甘心,而且,孤不相信南京城如此輕易就能拿下來,最少也要讓北京方麵著急一下嗎?”

俞大猷說道:“殿下英明。”

俞大猷心中未必覺得朱厚煌英明,隻是不好說而已。他更擔心,朱厚煌在南京城之下就改變的初衷,一力要攻下南京了,為突襲天津衛,已經做了這麼多的準備,如果最高層一下子改換的想法,下麵的人根本就會無法適應,就俞大猷本人來說,也不願意看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