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一場亂子,他這一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他這樣無令回師,會不會成為自己的罪名。
而不進不退,屯兵當地,更是慢性自殺。
“張公公,穀公公派密使過來。”一個跟著張永時間很長小太監低聲說道。
張永與穀大用當年也有齷齪,但是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個圈子裏麵的人。張永低聲說道:“將人拉過來,不要外人知道。”
嘉靖也不是多相信張永的,所以張永身邊的人之中,也有很多嘉靖的人,不,準確的來說,並不是嘉靖的人,而是陸炳的人。
不過,一會功夫,一個小太監被帶進了張永船艙之中。
“說吧。”張永說道:“穀大用有什麼事情?”
小太監說道:“穀公公有一封書信呈上來。”
張永接過書信,張永打開之後,瀏覽一遍,說道:“穀公公沒有別的話要交代?”
小太監說道:“穀公公說道,張公公什麼都明白,不用小的多說。”
這封書信上,穀大用根本沒有說別的,隻是勸張永持重決斷,不要輕易下決定,剩下的都是為張永分析情況。先說雍軍的優勢,然後說嘉靖的劣勢。還說了楊慎的情況,示意張永不用去擔心當初正德去世後紛爭。
雖然書信上是這麼說。但是張永還是不敢輕易下決定。
首先,張永並認為朱厚煌真的對張永沒有任何芥蒂,朱厚煌能任用楊慎,不一定能任用張永。
因為張永知道,楊慎與張永不一樣。
楊慎是文官,也是首輔家的公子,就算是不用楊慎與朱厚煌之前種種關係,所以楊慎對雍王有用。甚至是有大用。
但是張永不一樣了,張永有什麼能力是雍王不可或缺的,張永的統率能力在雍王那邊並不算什麼。
而且之前如果不張永,雍王早就成為陛下了,即便朱厚煌為了博得一個大度的名聲,不計較張永之前的事情,也不過是將張永掛起來而已。
這並不是張永所想的結果,有的人經曆過失去權力之後,會看淡權力,但是有得人經過如此之後,會越發抓住權力不放。
張永就是那一個抓住權力不放的人。他才不願意失去權力。
所以他不想投奔雍王。
不過,現在的情況實在不明朗。張永也沒有為嘉靖效忠到死的心思,所以穀大用算是摸準了張永的心思。
張永心中暗道:“我有幾萬大軍在手,即便是局勢再怎麼變化,不管是誰上位,都必須重視我的存在。所以鞏固兵權,也算是好辦法。”
張永說道:“你走吧。”
小太監說道:“公公可有什麼話,讓我帶給穀公公。”
張永想起了與穀大用當初,喟然長歎說道:“各自安好吧。”張永送走穀大用使者,立即開始下令,頓足不前。
張永也立即向嘉靖報告,並且請示要不要撤回來。
這份報告來道北京城的時候,整個北京城之中,已經是滿城風雨了。
紫禁城之中向來存不住任何消息。在嘉靖得到消息的同時,整個北京城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嘉靖說道:“雍軍大舉出海,他們會去哪裏?”
大殿之上,是君臣獨對的格局。被詢問還是張璁。
“應該是天津。”張璁說道。
畢竟雍軍已經有了前科,當初正德去世之患的京畿戰亂,雍軍就是從天津這邊撤走的。對於張璁這樣的人,自然能看得出來。
“那麼天津衛防務如何?”嘉靖問道。
“天津衛防務當初整頓過。從遼東調過來萬餘精兵,並且在大沽安置了千餘門火炮。”張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