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靖難 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1 / 2)

這個時代從天津到北京最便捷的道路,就是運河。香河縣城以西,就是杭雄所駐紮的地方。京杭雖然延綿數千裏,但是具體在每一處,運河並不是多寬的,雖然寬窄是因為地勢而定的。畢竟運河很多地方都是借助天然河道。

但是這一帶畢竟不是江南,水量有限,所以很容易就攔住運河,封鎖住航道。

“殿下,前方是就杭雄的營地。”吳庸之給朱厚煌指過去。

此刻的運河之上,一艘船都不能流通了。

且不說,杭雄將運河封鎖的死死的。即便是雍軍過來,也是調動數以千計槽船,覆蓋了運河所有水麵。

雍軍安營紮寨也是水陸連營。

朱厚煌看過去,也覺得很棘手。問道:“這杭雄到底是什麼人?”

“杭雄,字世威。世襲為綏德衛總旗,杭雄承蔭並積功升為指揮使。正德七年,杭雄升為都指揮僉事。十二月,四川百姓廖麻子率眾起義,攻破四川綿竹、金堂等縣,杭雄奉命前往鎮壓。正德八年,廖麻子重振旗鼓又舉義旗。四月,起義失敗。廖犧牲於劍州。事後,杭雄守備西寧,經尚書楊一清推薦,升為延綏遊擊將軍。後從都禦史彭澤經略哈密。正德十一年,與副將安國擊敗來犯的蒙古貴族小王子部眾,升為都督僉事、改參將,連升為都督同知,統率邊兵守衛京師。

正德十二年八月,先帝幸大同。杭雄為先帝侍從,當即被升為大同總兵官。

嘉靖初年,偽帝裁撤傳奉官,杭雄被裁減,調為都督僉事鎮守邊防。二年,蒙古率萬餘騎兵進擾密雲,杭雄奮力擊退。不久,蒙古又大舉侵入邊境,杭雄不能抵禦,要求辭職,朝廷未許,調往延綏,在僉書後軍都督府任職。

三年九月,吐魯番酋長擾肅州。朝廷命杭雄佩"平虜大將軍"印任總兵官提督陝西、延綏、寧夏、甘肅四鎮軍務。杭雄的軍隊剛到酒泉,吐魯番酋長已退卻。杭雄不戰而得封錦衣千戶,班師回寧夏。

四年,升為宣府總兵官。抗擊越來越頻繁的蒙古進攻。”吳庸之說道。

吳庸之或許沒有別的本事,但是對於關鍵人物的履曆,還是背的滾瓜爛熟的。

“原來也是先帝舊臣。”朱厚煌說道。。

如果仔細分析這杭雄的履曆,他應該是參加過當初應州之戰。朱厚煌細細想來,似乎對這個人有一點印象。

不過,那時候他關注的是江彬,許泰,沒有怎麼關注下麵的人。

一看就知道,如果有辦法的話,嘉靖絕對不會放杭雄帶兵的,不過正如之前所言,正德在大明軍隊的影響太深了,雖然六年過去了,但是明軍高層之中,還有很多帶著正德痕跡的將軍,這杭雄就是其中一個。

“如此,就請殿下書信一封,與這位杭雄杭將軍敘敘舊情。”楊慎說道。

朱厚煌一聽,就知道是離間之計。

嘉靖對自己控製軍隊的能力從來是不自信的,他寧可讓邊軍爛掉,也不願意加強邊軍的實力,因為他無法保證邊軍的戰鬥力,他寧可投入大資源,從浙江另起爐灶,創立浙軍。

按著嘉靖的想法,就等浙軍平定雍王之後,將浙江調到九邊去。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

不過,這離間之計,不過是上不了台麵的伎倆。朱厚煌不指望能有什麼大用處。

朱厚煌問道:“劉老刀,江麵上事情就交給你了,能不能打下來?”

劉老刀說道:“請殿下放心,臣這就回去調集兵馬,明日大舉進攻,定然攻破敵軍的水寨。”

劉老刀所部並不適應雍軍水師推行的火炮轟擊的戰法,大多習慣奪船肉搏,所以劉老刀逐漸被黃士龍所代替。

但是在這裏劉老刀所部正好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