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十二月九日,北平的各大中學的學生冒著嚴寒水槍皮鞭和警棍衝上街頭,喊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北平學生的活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抗日救亡的新高潮。這場運動給國民政府的國策帶來了壓力,緩解了中共在陝北的困境。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最終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建國以後,每年學校都要舉辦活動來紀念“一二.九”運動。
近幾年來,為了擴大影響,學校把以前單純的歌詠比賽發展為集運動會美術展覽文藝晚會於一體的“藝術節”,三天運動會和美術展覽,兩晚文藝演出。節目都是師生自編自演的,偶爾學校也會請幾個市裏的雜耍演員來幫幫場子。對全校師生來講,藝術節就是一次隆重的盛會,平時寂靜的校園也因藝術節的來臨而顯得生機勃勃。
校長在教職工大會上闡述了花這麼大精力舉辦藝術節的意義:一是要讓相關領導和家長們感受到蓮花中學素質教育的巨大成就,通過他們的言語來宣傳學校,口碑比獎杯影響更大。二是讓平時對學習沒有自信心的“學困生”有一個表現的機會,找到一些自信他們才能夠堅持下去而不至於退學(退學就要退還學生相應的議價費)。
藝術節裏,表演者是全校師生,真正的參觀者是市縣的一些領導和部分商界成功的家長。這些領導和家長是校長和老師通過各種渠道請來的。
一個月前,學校就開始著手準備這次紀念活動,要求各班至少出一個節目,十二月初進行彩排和篩選後最終確定參加演出的節目。當校團委把通知傳達到東方銘班後,教室裏立刻沸騰了。文藝委員杜鵑初步一統計,全班共報了三十二個節目,她覺得節目太多不可能全部都報上去,於是到辦公室找東方銘定奪。東方銘讓她把節目單留下他要認真審核一下再作決定。
東方銘問辦公室的其他班主任是怎麼處理這種事情的,他們都搖搖頭說他們沒機會處理這樣的事情,讓他們焦頭爛額的是無論怎麼動員班上都沒人願意去表演節目。東方銘無可奈何地說他們班的學生都在一心一意地抓學習不想耽擱時間,而自己班上那麼多議價生好不容易有個機會都想在這次藝術節上表現自己。
東方銘仔細查看了一下節目單,報名表演節目的真的全是議價生,正取生(中考分數達到學校錄取線正式錄取的學生)一個都沒有。表演的節目幾乎都是個人器樂演奏和歌曲獨唱,隻有沙靜蕾準備排一個勁舞。這些學生小學或者初中時應該都參加過培訓有一定的功底,水平肯定不低。該選送哪些節目東方銘也拿不準,不管選送誰的節目都會挫傷一大片報名學生的積極性。東方銘決定打電話問問團委書記一個班最多可以選送幾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