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出演(1 / 2)

晚上吳執牛收工回到房間,回想李明揚的戲,仍有種驚豔的感覺。吳執牛相信,李明揚就是那種天生的演員。

所謂天生演員,就是那些平時不突出,可一旦上屏幕,就光彩奪目的演員。這種人天生適合演戲,而且能提高影片的品質,甚至影響影片的風格。周星馳就是一個例子,要說周星馳表情多麼豐富、演技多麼好,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哪有表情?根本是麵癱嘛。”但誰也不會否認,周星馳是個偉大的演員,他的表演風格也造就了他的電影,形成了周式喜劇的表演方式,為青年人所膜拜。但想學想不了,多少人嚐試著學,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

這就是天生演員。

吳執牛想:對劇組來說,這種人就是個寶貝。用好了,絕對會為電視劇增光添彩。一定要好好利用起來,讓他出演一個出彩的角色。讓李明揚飾演什麼角色呢?主要角色肯定是不行了,都已經定完了。太小的角色又浪費了李明揚的表演。

吳執牛把次要一點兒的角色在腦袋裏想了一遍。對了,就讓李明揚演範興。

範興是吳導心中最喜歡的角色之一。因為曆史上從沒有範興這個人物。範興完全是為了這部電視劇而杜撰的。吳執牛是想通過範興這個角色,展現中華傳統美德中忍辱負重的精神。一個“忍”字,兩救大唐。

在吳執牛的設計中,範興,中山郡王府長史,放馬奴出身,因與胡人長期交戰的豐富實戰經驗,和對胡人的習性和部落勢力糾葛了如指掌,被長孫無忌推薦為兵部侍郎,遭大多大臣反對。於是李世民隻好將其擢升為五品兵部郎中。範興深曉兵法,認為唐軍絕對抵擋不住頡利20萬大軍,獻計傾國庫所有財物一律交與頡利,換取頡利退兵,唐太宗聽從範興意見,頡利果然退兵。頡利大兵退去,可是朝廷上下,整個長安城內,因範興的納貢求和而對他責問和辱罵,範興走在大街上,被人侮辱打罵,在朝堂上處處受到人家的刁難和擠壓,範興顧全大局,放棄功勳而自貶為綏州刺史。

幾年後,胡人再次來犯。範興為了給朝廷示警,故意讓胡人攻下綏州。按照大唐律,守城官員城破必須處死。朝廷群臣們要求誅殺範興,太宗明白範興的大義明智之舉不忍心殺害這樣一個賢臣忠臣。為了不使得太宗為難,不讓朝廷出現動蕩,範興再一次的作出了巨大的犧牲,而且這一次他放棄的是生命。

範興用自己的鮮血,寫給唐太宗《平胡十策》,後服毒自殺。京城中的百姓見範興已死,居然認為除去了一個敗類,歡呼慶祝。

所以範興隻能是個悲劇性的人物。

範興的《平胡十策》是:

一、忍,

二、忍,

三、忍,

四、忍,

五、忍,

六、忍,

七、忍,

八、忍,

九、忍,

十、建立一支大唐自己的鐵驥。

後唐太宗用範興的《平胡十策》果真打敗了頡利。

範興身上最突出的是華夏人忍辱求全的傳統精神,這是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思想資源。從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到改革之初提出“韜光隱諱”戰略,“忍”的精神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種“忍”並非無所作為的忍,而是要積蓄力量以圖大事。這種“忍”是火山爆發前的醞釀,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範興的《平胡十策》前九策都是忍,在外不定內不寧的環境下這是最理性的選擇。國力衰弱,“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盡管可以成就自己的英雄理想,為子孫後代換來的一定是更加屈辱的生活。有策略的忍耐無疑比狂熱的毀滅更有現實意義。範興身上體現的忍耐精神是理性的,是一種具有戰略眼光的忍耐。無論受到多少人的詬病,這種忍耐精神的巨大力量都不能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