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心聲(1 / 2)

李連捷想了想,看著於祖仁道:“祖仁,這是我回國的第一部片子,我想也可能是我武打電影的終結片。”

於祖仁疑問道:“我聽新聞都這麼傳,難道你以後真的不準備再拍武打電影?”

“這個問題我一直在考慮,還沒有最後決定。但即使不是我的最後一部武打電影,也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部電影”

聽到這話,大家都注意地聽著。

李連捷有些激動道:“這個本子我琢磨了兩年多,也是我耗費心血最多的一部電影。我要用這部片子傳達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就是:什麼是武術。這麼多年在全球各地走來走去,大家對“武術是什麼”沒有一個清晰的要領,把動作電影、功夫電影、武俠電影弄成一類,好象同義詞似的,其實這三種電影還是要區別開的,我個人沒有文化,但是我對這三類電影的理解是,功夫是個時間的概念,你看打字的小姐們,一定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可以不看就打得這麼快,當你從事一個專業,是要下很大的功夫的。動作可以是沒有武術的,警匪片、驚險電影都可以叫做動作片。武術則是製止格鬥的心理狀態,這個就比較複雜,外國人聽不懂,所以我常常跟外國人說,武術就像體育項目似的,體育的下麵包括有籃球、足球、排球、遊泳,武術下麵有華夏各個省份、各個時代的祖先們,用當地的文化創造了當時各種的拳種、各種兵器、各種心理道德、修養、人生觀都在裏麵,所以不能簡單地用動作和時間的概念就把幾千年的文化一下子等同了,這是我一再強調的。”

李連捷喝了口茶,繼續道:“我拍了很多武術電影,基本上是‘以暴製暴’,戰術上華夏人喜歡後發製人,忍無可忍,最後爆發。但是西方的戰術方法不一樣,是先發治人,就是你將來可能對我有威脅的時候,我就先發治人。我覺得這是在一個起跑線上的兩種戰術不同,但是還是暴力的。我認為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還有很多方法,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的方法,如果在兩個家庭之間產生矛盾,可以用心理戰或者另外一種方法表示另外一種思維。贏得對方的身體,暴力可以,但是贏得對方的心,光靠暴力是不行的。”

袁鶴鳴拍案道:“捷老板說的好。武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表現,不僅僅是打打殺殺,而是有著深刻的哲學理念和豐富的思想內含,這個外國人很難理解,而且這麼多年來我們拍的武打片也給外國人留下這個感覺,這次要把這個文化意味拍出來。”

一向沉穩的於祖仁也有些激動,道:“武術是形式,修身處世治國之道是根本。我們要用這部片子告訴世人。”

三人討論的很熱烈,對《霍原鉀》所要表現的主題也逐漸有了共識。

李明揚在一旁靜靜地聽,並不插話,三個人的熱情也感染著李明揚,讓李明揚第一次對參與《霍原鉀》的創作有了衝動。

李明揚知道,《霍原鉀》故事主要發生在天津,為了重現當時風貌,劇組投入一千萬搭建了天津老街和街口的沽月樓,這是目前華夏唯一一條具有民國初年風格的街道。這就是大片劇組的實力。想想《花香記憶》整個投資才一千萬,隻夠《霍原鉀》的布景的費用,商業片和文藝片的差距真的是很大。

這頓飯一直吃到十一點多,眾人才意猶未盡地散去。

回到別墅,李連捷談興未盡,把李明揚叫到客廳,吩咐工人沏了茶,給李明揚倒了一杯,道:“嚐嚐這個,這是頂級大紅袍,全世界隻有一棵樹,一年幾產十幾公斤,直供中央領導,世麵上是買不到的。這是馬天給我的。”

李明揚從記憶裏知道,李連捷與馬天關係看來很好,後來馬天旗下的阿外爸爸大舉進軍電影產業,也應該和馬天與影視圈接觸比較多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