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再救(1 / 2)

“八爺,您德高望重,給小子陪罪可不敢當。不答應切磋是不敢獻醜而已。”李明揚道。

“你這樣的功夫還叫獻醜,那還讓我們這些人怎麼活?我還要謝謝你今天的手下留情,不然我可是要出醜了。”

李連捷不知內情,忙問經過。於祖仁不是練武之人,也不了解當時的情況。

袁鶴鳴就把當時比試的情況敘述了一遍,說到自己用了十成的功力,李明揚還遊刃有餘的時候,李連捷聽了很是驚訝。李連捷對袁鶴鳴的武功是了解的,知道袁鶴鳴練得是真功夫,算得上一流的高手。但對李明揚的武功不了解,隻是知道李明揚的功夫不錯,但究竟好到什麼程度不知道。今天聽了袁鶴鳴的講述,有些不信,又問於祖仁,方知所言無虛,不由得對李明揚更加高看一眼,心道這個小老弟還真有不少秘密。。

袁鶴鳴又道:“阿揚,你練的是什麼功夫,我怎麼從你的內勁裏感到南派少林的痕跡。”

李明揚道:“家傳的正是南派少林的內功心法,還有大小洪拳套路。”

“果然是這樣,不過你的內力不隻是南派少林的內力,似乎還有別的心法,不知道是什麼?”

“我是各門各派的功法都練,也許相互影響產生了變異。”李明揚當然不能告訴他是由於小娛記元神的衝擊,讓自己一下子打通了全身的三十六條經脈,經脈比其他練武之人都要寬闊和堅韌,運氣速度也要快上一倍,所以給人的感覺似是而非。

李明揚道:“八爺,您詠春的功夫也相當了得,怕是要進入化境了吧。”

李明揚的話讓袁鶴鳴很高興,“哈哈,離進入化境尚遠,不過我已經稍窺門徑,希望在有生之年跨過這一大步。”

談起功夫引起了袁鶴鳴的興趣,李連捷更是被人稱為“功夫百科”,由於是科班出身,各門各派都有涉獵,三人談得熱烈。於祖仁插不上話,隻在一旁自斟自飲。

解開了隔閡,眾人把酒言歡,重歸於好,這頓飯直到深夜盡興方散。袁鶴鳴還與李明揚相約有時間再切磋,李明揚笑著答應。

經過了這場誤會,李明揚與袁鶴鳴的關係卻變得好了起來。

於祖仁說到做到。那個劇務傷得不重,隻是輕微腦震蕩,頭上縫了幾針。於祖仁得知他受傷不重,直接給了一些錢讓他回香港治療,也算把他開除劇組。同時,於祖仁也在劇組打招呼,告訴大家要相互配合,不得再欺負或歧視任何人。如果再發生這樣的問題,不管是香港的還是內地的,一律清退。

經過這一事件,劇組的風氣變得好了一些。那些愛欺負人的香港職員也有所收斂。

經過這一戰,李明揚的名聲卻突顯出來。大家都知道袁鶴鳴的功夫厲害,能和袁鶴鳴打個平手,甚至勝出半籌,證明李明揚的功夫也相當不錯。

人都尊敬有實力的人。自此以後,武指隊的人見到李明揚都喊一聲李先生,而內地員工因為李明揚的仗義出頭,對李明揚更是敬重和感激。

一個星期後,高高的擂台已經搭好。今天,就準備拍攝霍原鉀和趙健對打的戲份。

影片中的趙健是天津武術名家趙中強的兒子。 當年霍原鉀的父親霍恩第和趙中強比武,霍恩第因不忍傷害趙中強,未在比武中使用絕招,結果惜敗。從那時起少年趙健便倚仗著父親的勝利開始欺負少年霍原鉀,這也是霍原鉀決心習武的動力之一。後來霍原鉀習武有成,終於將趙健打敗。失敗的趙健一心報仇,去外麵闖蕩江湖,打遍江南各地,練就一身功夫,回到天津後就給霍原鉀下戰書,相約簽生死狀高台比武。

這段比武要完全在高達十五米的高台上進行,是全片重要的片段之一。袁鶴鳴在設計這段武打時,為了彰顯青年霍原鉀好勇鬥狠的心性,動作風格十分寫實。霍原鉀淩厲多變的南拳北腿,趙健凶猛笨拙的紮馬、虎爪,兩位武術高手的肢體較量不但表現出武術風格的差異,也巧妙地暗合了人物性格的不同。打鬥中雙方均積極主動,先發製人,且招招凶狠,直取要害。趙健的紮馬、虎爪正是強悍、擴張的人格標注,霍原鉀的下劈、破板、掰腕、手刀正是淩厲殘忍的人格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