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分析二(1 / 2)

影片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是過於強調形式。張式的鏡頭處處可見,比如藥房煎藥,再比如太監打更,僅各種場景下讓太監退下就有七、八次之多。突出形式是張一謀電影的特點,也是張一謀的長處,但過於注重形式,不努力把一個故事講好,結果就是觀眾不能被故事打動,很難留下深刻印象和回味。

第三個問題是動作的連續交待不清楚,這是國產電影常見的一個問題。人物的動作行為是具有連續性的,不交待過程,隻交待結果,就會顯得突兀,與觀眾產生距離,沒有“故事就發生在身邊”的感覺。也許這就是國內導演有意追求的效果,但深受好萊塢電影哲學影響的李明揚,每當看到這樣的電影時,總有一種過渡不自然的感覺。

這些問題都是李明揚準備在拍攝的過程中加以完善的。設立主題,實際就是突出哪一個人物;形式鏡頭太多,可以在北美剪輯版中調整;動作的連續性和背景交待,可能通過補拍鏡頭來還原。

至於突出哪個人物,李明揚早有定論,就是由鞏儷飾演的王後。原著中突出塑造的也是這個角色。在原著中,這個角色叫做蘩漪。

蘩漪是《大雨》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應該也是曹禺最偏愛的人物。她在十八歲那年嫁給了比自己大二十歲的周樸園,從此成了花瓶和玩物,沒有了自由,沒有了追逐幸福的權利,長期的壓抑使她的性格變的抑鬱和乖戾。表麵上她是周公館的女主人,可實際上她卻是精神奴隸,她如困獸般活在沒有陽光和尊嚴的牢籠中,正是在這種長期的沒有愛的精神壓抑下,她愛上了她的繼子周萍。她的愛如閃電、驚雷般的狂熱,她將所有的希望寄托於周萍身上,幻想著他能帶她離開這個牢籠,但當她發現周萍背叛了她,要和四鳳私奔時,強烈的愛瞬間轉化成帶著恨的刀,因為不僅僅是背叛帶來的傷害,還有希望的破滅。“她會愛你如一隻餓了三天的狗咬著它最喜歡的骨頭,她恨起你來也會像餓狗狺狺地,不,多不聲不響地恨恨地吃了你的。”這一段生動地刻畫出蘩漪敢愛敢恨的性格特征。

李明揚決定要在影片中突出鞏儷飾演的王後這一人物,一是在影片有限的時長內必須要有主有次,不能平均分配。王後是所有事件的核心,也是性格矛盾衝突最激烈的一位。二是因為在影片中隻有鞏儷是最有國際影響力,也是西方最認可的演員。突出鞏儷在片中的份量,會對影片日後的發行和推廣創造有利條件。

二天後,張一謀通知李明揚,鞏儷到了,讓李明揚一起去鞏儷住的酒店研究人物創作的事情。

趙大寶將李明揚送到酒店。鞏儷住的是一間總統套房。敲門進了房間,李明揚看見了坐在沙發上的鞏儷。這是李明揚第一次見到鞏儷本人。隻見鞏儷穿得很隨意,甚至有些不修邊幅,一條很休閑的褲子,上衣隨便地搭在肩上。臉上的皮膚很是細膩,嘴角緊繃著,見到李明揚進來,並沒有起身,依然斜靠著沙發,揚頭看著李明揚。既不熱情,也不疏遠,眼神中透出冷冷的距離感,還有一種閱人無數的厭倦和淡漠。

房間裏還有三個人,張一謀和他的女助手。

張一謀見李明揚到來,微微欠身,一邊示意李明揚坐,一邊向鞏儷介紹道:“這位是李明揚,在劇中飾演大王子一角,還兼任助理導演。”

李明揚敏銳地注意到,張一謀那張老臉上竟然留有一些不好意思的紅暈,而且對於自己的到來,張一謀似乎鬆了一口氣。想到關於張一謀和鞏儷的傳聞,李明揚不禁想,十年後的重逢,兩人應該是什麼心情呢?雖然不知道剛才他們談了些什麼,看來鞏儷有些生氣,張老師有點尷尬。

李明揚有禮貌地向鞏儷點頭,道:“您好鞏儷老師,很高興見到您。”

鞏儷見李明揚問候後直接坐下,沒有像別的影迷或年青演員一樣,搶步上前說一些“久仰大名”、“多多指教”之類的話,這倒讓鞏儷有些意外,不由心裏對這個這夥子注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