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揚想了想,道:“看來沒什麼大品牌。”
“是,最好的是二線品牌。”李航道
“不接,什麼時候有了國際品牌再接。”
“好的。另外還有不少片約。”
“片約一律不接,這幾年都安排滿了。”
“我看你應該安排一個專門經紀人了。”
李明揚想了想,隨著自己名氣越來越大,需要聯係的事情也多起來,是需要一個專門的經紀人來打理自己的演出事務,於是道:“你看著安排吧。公司其他業務開展得怎麼樣?”
提到公司發展,李航明顯興奮起來:“加盟《黃金甲》實在是太英明了,現在咱們公司的名頭越來越響,上門要求合作的、要求加盟的都不少。我的想法是,寧缺勿濫,咱們也要挑剔一下。另外要擴大拍攝計劃,我準備把錢都花出去,隻有出作品,公司才能有地位。今年在電影方麵,除了你確定的《愛情呼出轉移》以後,還準備新上三部影片,成本都不大。在電視劇方麵,準備再開拍兩部。”
“你怎麼決定上哪部電影不上哪部電影?”
“公司幾個副總加上電影部負責人共同研究,多數人同意就上。”
李明揚想到米國的拍攝製度,道:“這方麵我們可以借鑒好萊塢的製度。在好萊塢,大的製片公司一般會有幾個專門負責投資的製片經理,每個人手裏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下麵從挑選劇本到製作預算還有很明確的分工,能到達製片經理手中的劇本已經是各方麵都符合市場要求的劇本,而且每個製片經理的地位和收入與他投資製作電影的效益掛鉤,所以不用擔心製片經理不用心。這種製度雖然可能扼殺一些新穎的、獨創的劇本,卻能公司動作不會有大的偏差。我讓人把這麼製度整理出來,你們研究一下。”
“我也琢磨過這方麵的問題,這是個好辦法。”
“寧號今年有沒有拍攝計劃?”
“寧號現在正忙著《發狂的石頭》的後期,目前還沒聽說今年有拍攝計劃。”
“一旦有計劃要全力支持,這是咱們答應人家的。”李明揚想,按照時間推算,《發狂的石頭》的後期應該快要完成,應該考慮發行的問題了。在前世,寧號曾經為了影片的發行有過不少苦惱,親自跑了幾家發行公司,都遭到了拒絕,不是因為沒有大腕,就是因為影片的風格太誇張,發行人沒把握,直到中影的韓三爺偶然看到了這部電影,拍板由中影發行,才解決了寧號的苦惱。這一世,不能再讓寧號為了發行苦惱了。
李明揚又找來蔣誌國,了解和可達合作成立發行公司的事情。蔣誌國道:“已經初步達成了協議,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李明揚道:“要加快進度,公司今年有好幾部片子需要發行,就交給我們自己的發行公司來做。”
“有一個情況,”蔣誌國道,“可達要成立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
“看來他是發現電影行業的商機了。沒關係,電影公司越多越好,這樣國內電影市場才能更加繁榮。隻是可達院線的發展進度要加快。告訴李和同,不要在局限可達集團自有的電影院,要積極向外擴張,快速占領一、二線城市。錢不要留著,要全部花出去。控股公司的事情有什麼進展?”
“我下個月去米國,把相關的手續辦好,預計上半年能把控股事宜全部完成。”
李明揚轉身李航道:“成立了控股公司,公司內部的院線、製作、發行,還有線上就可以更好地配合。我的想法,等以後電影部、電視部,還有網絡部等部門發展起來,都可以獨立出去,成為獨立的公司。你們覺得怎麼樣?”
李明揚早已將成立控股公司的事情告訴過李航,李航對於李明揚的這個想法非常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