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改編(1 / 2)

而這次首映的熱烈反應再次激起了劇組對這部影片市場前途的憧憬,甚至有人提出票房會起來一千萬,引起大家的哄笑。但是李明揚沒笑,他知道票房遠不止如此。

首映結束後,李明揚回到《黃金甲》劇組。此時劇組裏主要演員基本上都已經殺青離開,隻剩下張一謀坐鎮。而剩下需要拍攝的鏡頭也隻是些草原上的戰爭場麵。

李明揚知道電影的拍攝即將結束,見到張一謀時,便和張一謀商量後期剪輯的事情。

張一謀的習慣是邊拍邊剪,等到電影拍完,剪輯已經完成了大半。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在剪輯的過程中隨時可以發現不足需要實拍的地方,可以趁著演員和景物都在立即補拍,避免了日後補拍需要重新組織演員布景的麻煩。但這一方法卻不是每個導演都能使用的,因為這種方法不僅要求導演對拍攝的鏡頭非常的熟悉,也需要導演有大量的精力跟體力,才能應付得了拍攝的同時還要進行剪輯的繁重工作。

但張一謀可以,因為一進入工作,張一謀就有了無窮的精力,連修煉有成的李明揚都感到驚訝,這決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這是不是說明隻要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就可能悟通大道呢?

李明揚對張一謀道:“張老師,我準備利用拍攝結束前的這段時間做後期剪輯,早些把片子做出來,留出更多的時間去做北美的宣傳發行工作。”

張一謀點頭道:“時間是有些緊張,不過邊拍邊剪還是很辛苦的,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啊。”

“沒關係,用不了多長時間。”

張一謀笑笑沒說話,心想,李明揚還是不太了解整個電影的製作過程。影視項目一般要經過前期準備、中期拍攝、後期製作、再到送審拿“龍標”、再到最後的宣發五個環節,電影的後期製作至少要三個月,有的長達半年。剪輯一般也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之後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做混音,調色。

得到了張一謀的同意,李明揚立刻給米國的老哈裏打電話,麻煩他幫著找一位華裔剪輯師,懂得中文的,過來幫他做剪輯。李明揚自己也懂得剪輯,在大學的時候學習過。但剪輯是一個熟練工程,沒有兩年以上的不斷練習,是很難獨立完成一部電影剪輯工作的。接下來幾天,李明揚一邊補拍一些自己需要的鏡頭,一邊開始觀看已經拍攝過的素材。

由於前期李明揚一直在劇組跟拍,對拍攝過的鏡頭素材已經記住,隻是中間去拍《戰士突擊》離開了一個月的時間,李明揚需要看的隻是這部分鏡頭。用了兩天時間,李明揚把全部的鏡頭都看了一遍,超強的記憶已經把每個鏡頭都記在心裏,隻等米國剪輯師的到來。

因為這邊要做剪輯,李明揚沒有跟著寧號去到處宣傳電影,寧號沒辦法,隻能帶著其他演員去跑宣傳。

第三天,米國的剪輯師到了,名字叫查理範,也是一個出生在米國的華裔,精通中文,在好萊塢做剪輯十年。李明揚找米國的剪輯師,主要是因為片子以後要在北美放映,需要熟悉米國文化的人來做剪輯,才能剪出米國人容易看懂的電影。

剪輯開始後,查理範立刻被李明揚的工作方式驚呆了。李明揚竟然把每一場、每一條的鏡頭內容全都記了下來,而且對於自己想要什麼效果非常清楚,直接告訴查理範需要哪個場景、哪條鏡頭,速度非常快,一天的時間,就粗剪出一部片長200分鍾的電影。查理範做剪輯這麼多年,見過不少導演對自己拍攝鏡頭非常熟悉,但熟悉到這種程度的人是頭一次見到。查理範知道李明揚用自己的意圖,在剪輯的過程中,也提了不少適合米國市場的建議。